本篇文章2960字,读完约7分钟
老年人很难吃饭。彭浦新村街的一个居委会成立了一个由社区志愿者组成的“社区食堂”,每天集中做饭,然后把饭菜送到80多岁的独居老人手中。
这种“社区食堂”不容易做到:为了让老年人吃得又便宜又好,买菜做饭的志愿者和居委会干部不收任何报酬。好心的居民不时送来一些大米、油和盐,冰箱、空转车和其他“大件”都是志愿者捐赠的,甚至连“食堂”做饭的地方都换了三次..但是这个,
“老年人”很集中,吃饭成了一个大问题
上周五上午10点30分,康村40号楼一层的一家人已经闻到了做饭的味道。60多岁的志愿者周乃凤(音译)一进门就在厨房里忙碌着。一壶干炒鱿鱼在她面前嘎吱作响,香气四溢;走进去,走到小客厅。在摆满各种饭盒的长桌前,三四个叔叔阿姨把热气腾腾的米饭放进了饭盒。在墙的一边,整齐地挂着十多个相同的环保袋,门牌上用墨水笔标出...这是共康四村居委会和社区志愿者经营的“社区食堂”中的一个集中烹饪点。
60岁的志愿者周乃凤(音译)走进家门时,正在厨房忙碌。一罐油炸凤尾鱼在她面前嘎吱作响。
在这一天,有油炸凤尾鱼,红烧鸡翅,西葫芦炒胡萝卜,韭菜炒干豆,还有一大碗米饭,每一碗都很重。原来,许多独居的老人会把他们送的食物的一半留下,这样晚餐就可以解决了。
公康四村位于静安与宝山交界处,是彭浦新村街辖区内的一个大型居住区。社区太大,居民太多,所以分成两个居委会。仅在第一居委会的管辖范围内就有2439户人家和5600多人。这里的老龄化形势相当严重。每三个居民中就有一个超过60岁,350个超过80岁,60个超过90岁。社区里住着十几个孤独的老人,还有不少孤独的老人,他们的孩子一年到头都不在身边。对老年人来说,每天吃饭已经成为一个大问题。
街道上有两个老人服务中心,可以为老人提供餐饮服务,但是有点远,而且送到居委会的老人餐也不太合老人的胃口。
去年,在共康四村第一居委会党支部的指导下,居民志愿者发起了一项名为“吃一口”的服务项目:当居民志愿者每天在家做午餐时,他们会多做一份,送给有需要的老人。这项服务项目推出后,效果特别好,许多孤独的老人都来“申请”享受这项服务。
老年人的饭盒有很多种,志愿者已经给饭盒编号。
有更多的老年人要服务,一个热心的志愿者免费提供一个“烹饪”的地方。志愿者集中精力做饭,然后把它送给老年人,这大大增加了受辐射的人数。上个月,居民委员会简单地装修了一栋老房子,在一个孤独的老人去世前,它作为一个新的集中烹饪点被送给社区做善事。
它不仅价廉物美,而且无论晴雨都能送货上门
“电饭锅上的米饭是60号送给老人的。他喜欢吃得更硬。”志愿者朱学云提醒另一个正在吃饭的志愿者。
为什么独居在社区的孤独老人喜欢“社区食堂”的食物?廉价的质量是主要原因。定价15元,每顿饭是一大块肉,一块小块肉,两个素菜,蔬菜和肉都煮得又脆又烂,便于老年人咀嚼和消化,而且调料也很清淡。志愿者清楚地记得哪些老人喜欢吃硬米饭,哪些老人喜欢吃软烂米饭,并尽力满足他们。
志愿者清楚地记得哪些老人喜欢吃硬米饭,哪些老人喜欢吃软烂米饭,并尽力满足他们。
定价15元,每顿饭是一大块肉,一块小块肉和两个素菜。
参加社区食堂的10多名社区志愿者都是60多岁的“小老人”,但他们孜孜不倦地照顾这些老人。
每天早上7: 00,志愿者骑电动车去买蔬菜,然后再买回来。一些人采摘蔬菜并清洗它们。有些人在油锅里翻炒它们。然后他们把食物放在一起,放在志愿者捐赠的环保布里,分别送给老人。
绿色的袋子排成一排。
“三人一组,一人做饭,两人夹菜,送饭,然后回来收拾锅碗瓢盆。基本上,他们必须忙到下午一点钟才能回家吃饭。”朱叔叔说,社区面积大,送来的家庭分散。他和几个开着电动汽车的男同性恋负责把他们送到遥远的地方,而不会骑自行车的女同性恋把他们送到更近的家庭。老房子里没有电梯。即使老人住在六楼,他们也必须坚持把它送给老人。
居委会干部去送饭。
“一定要在11点前送来,风雨无阻。”志愿者吴告诉记者,这些老人的时间和火车时刻表一样准确。如果送餐晚了,他们会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一天中午,吴阿姨在一栋楼里给老人送饭,路上耽搁了十分钟。没想到,老人跑到楼下大门口等她。天气很冷,老人没怎么穿衣服。吴阿姨那天觉得很不舒服,从来不送晚。
在运送食物的同时,它们成为老年人的精神食粮
11点送饭前,一位97岁的独居老人卞阿妹拄着拐杖来接饭。
“你自己拿不动,我过会儿给你送去。”志愿者夏晓艳在卞阿妹的耳边说。卞太太挥挥手,坚持要自己拿。“小银来的时候,让他把它送给你。”夏阿姨这么一说,卞奶奶顿时眉开眼笑。
“你自己拿不动,我过会儿给你送去。”志愿者夏晓艳在卞阿妹的耳边说。
就在这时,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来了,他就是小银。小银摘下墨镜,拿起装有午餐盒的环保包,抱着奶奶说:“奶奶,我们回家吧。”卞太太高兴地抱着他走了。
原来这两个月是暑假的时间。居民委员会认为很多志愿者都有第三代,中午是这些祖父母为第三代人做午饭最忙的时候,所以他们动员居民委员会干部临时代替志愿者给老人送饭。居委会干部在给卞奶奶吃饭前,和她聊了几次天,逗得她笑了,于是她去找卞奶奶。昨天,奶奶没有看到他送晚饭,但她今天来找我,事实上,她想见他。
居委会干部、边亚波。
对于许多独居的孤独老人来说,每天送饭的志愿者和居委会干部是他们的情感寄托。结果,一些老年人认识了志愿者和居民委员会干部,他们会回家和他们交谈。志愿者和居民委员会干部也利用送餐的机会来确认家中老人的身体状况,防止事故发生。
[/s2/]更多的老年人需要服务,但麻烦来了
“社区食堂”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孤独老人想加入,但居委会和志愿者的麻烦也来了。
“最大的担忧是食品安全。”住宅区党支部书记冯应明说。如今,拥有新场地的“社区食堂”已被分为厨房、熟食室、生食室、洗菜区等。所有参与做饭和送餐的志愿者都已获得健康证明。志愿者为老人购买食物。社区入口处的东康菜市场不去,所以你必须先去大型超市买,这样你才能放心。“社区食堂”也制定了“食品安全规章制度”,从食品采购到储存、经营都有,但他还是不放心,“我想请有关部门给我们一些指导,最好做个记录。”
新场地的社区食堂分为厨房、熟食室、生食室和洗菜区。
“社区食堂”的运营费用也是一个问题。“志愿者服务是免费的,但15份套餐根本无法平衡成本。水、电、气、米、油和盐都需要钱。”以前,社区里许多热心的居民用各种各样的物品和金钱向“社区食堂”表达他们的爱。空的“大件物品”如冰箱也是由志愿者捐赠的,但是居委会和志愿者仍然希望有一个更稳定的资金来源来为老年人服务。例如,天气将会变冷,老人带来的饭盒都是塑料的,没有隔热。志愿者想用统一的隔热饭盒代替老人;目前社区食堂厨房的排风不好,很多人的烹饪经常是用油和烟来熏的,所以志愿者希望对厨房的排风系统做一些改进。
由于天气越来越冷,老年人家带来的饭盒都是塑料的,没有隔热。志愿者想用统一的隔热饭盒来代替老人。
越来越多的老人和孤独的人想加入这个“社区食堂”。在记者采访的早上,两个老人来到门口。“我们很难拒绝合格的老年人,但我们服务的老年人越多,我们的开支就越大。”一位志愿者说。从下个月开始,“社区食堂”服务的老年人数量将从17人增加到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