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604字,读完约7分钟
据静安区介绍,8月7日下午2点,在常熟路9号门口,工人们将静安寺街最后一个路边垃圾堆(粪)口移走并吊起,并用水泥封住管口。此后,静安寺街最后144户居民正式告别了每天用手、晚上用痰盂、倒厕所的日子,这也标志着静安寺街率先基本解决了老城区居民“上厕所难”的问题。
住在常熟路9号的潘看着眼前的一切,非常激动。“我终于希望了。我再也不用每天倒痰盂了,我完全解放了。”他带记者去了新建的浴室。“我想了一辈子,盼了一辈子,终于可以用浴室了。”潘先生在这里住了60多年,因为房子只有10平方米,没有卫生设施。他家用痰盂已经60多年了,最大的希望就是不用每天早上倒痰盂,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虽然两个家庭共用一个浴室,但卫生间、洗手盆和淋浴都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现在看到这个浴室,我真想笑,太开心了。”
静安寺街党工委书记叶志坚说,静安寺街上有很多老房子。大部分民居是解放前的新式里弄和花园洋房,是改革开放初期建造的老式高层建筑,甚至是百年老宅,其中近三分之二属于历史风貌保护区。如何解决旧房居民生活的“痛点”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街道实施了惠民工程,目标是“消除小路口,不出家门,不出楼道,不出小区胡同”,通过“一户一策”解决居民“上厕所困难”。
38个家庭有自己的厕所
走进豫园路433弄,记者看到,该弄38户居民使用了40多年的旧公厕已全部被拆除,居民建的15栋违章建筑也被拆除。新的公共厕所被搬到了附近的一栋建筑里,总共有39个单间被隔开。余家村小区党委书记吴家平说,巷子里有一个公共厕所,有两个男女厕所,是一个老式的地沟便池,既简单,又担心环境卫生。在如厕高峰期,我们经常看到八九个人排队等着上厕所。居民们抱怨并采取非法措施来解决他们自己在小巷通道中的健康问题,这条通道占据了狭窄通道的一半。环境卫生不仅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还带来了许多安全问题。
为了解决村里38户人家“上厕所难”的问题,静安寺街和裕固村居委会经过多次波折,终于找到了这所房子的真正主人。原来,豫园路433弄是市教委的系统室,公厕所在的公共室被出租作他用。裕固村住宅区依托区域党建优势,积极与市教委沟通,市教委同意惠民工程,并拿出近100平方米的房屋对外出租。街道、物业、施工方与市教委多次协商实施方案。经过多次征求居民意见,第三个方案很容易起草,最终建成了39个90厘米× 120厘米的独立卫生间,一户一卫。
夏华丽的家已经在公共厕所呆了30年,在这个“一站式卫生服务设施”里有一个22号厕所。夏阿姨用钥匙打开了她的浴室,她说虽然浴室只有1.1平方米,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厕所、脸盆、独立的电表和水表以及电源插座。“安拉是‘小而全的麻雀’,每天,他都带着一颗心去自己浴室的卫生间。侬说得开心吗?最重要的是干净卫生,更方便安全。”
告别水桶,使用“共享厕所”
住在常熟路9号34年的赵,也是144户受益者之一。“我们不仅‘上厕所难’,而且‘倒粪难’。”赵姨娘指着房间角落里的一个放了她11年的垃圾桶,说她会把它搬到巷子里,每天都倒。“没有水来清洗小灌嘴。每次倒的时候,你都要回家去打水,洗便盆,然后再回来倒脏水。”这种倾倒方式不仅不方便,而且让赵阿姨感到很尴尬。赵姨娘一家三代都住在12平米的房子里,上厕所是家里最尴尬的时刻。“我们白天都去家附近的公共厕所,走路最早也要五分钟。你只能在晚上用便盆。我曾经想过在房间里装一个厕所,但是我实在腾不出地方来。”
赵姨娘期盼已久的厕所该安装在哪里?街上的工人在他们的工作中发现了一个“新世界”——一个与赵姨娘住的胡同隔着一堵墙的地方,那是金威地产的闲置之处。员工立即联系公司进行沟通。金威地产欣然同意打开这面墙,为赵阿姨搭建厕所。有了这个空间,建造厕所就提上了日程。为了确保建设的顺利进行,社区自治和共同治理委员会召开了多次协调会,以充分吸收居民的“人民智慧”。在居民的支持和配合下,工作人员按照厕所的最小面积标准,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以最快的速度制定了施工方案,迅速进入施工状态。
很快,两个全新的“共享厕所”开始工作。新的问题又来了。如何使用两个厕所和四个家庭?因此,京华小区的居民被动员起来,成立共享厕所的自我管理小组,为后续的自我管理自治做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最终,在2平方米的“共用厕所”中,包括赵姨娘在内的四户家庭达成了使用分配方案,从未想到的抽水马桶、电热水器、淋浴和洗衣机统一安装到位,原本紧张的洗衣和淋浴问题迎刃而解。看着新建的黄色瓷砖墙面的浴室和崭新的卫生间,赵阿姨没有提到它有多美。
144种寻找1平方米快乐的方法
据报道,最后144名“退休”人士携带厕所,分布在8个住宅区的角落,如海原,京华,古玉村和白乐。它们都是先前工作留下的硬骨头,而且“用蜗牛壳做道场”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为此,静安寺街道党工委成立了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进行专项研究。从住宅小区的负责人、主任、秘书,到主要负责人,一步一步到居民家中进行实地走访和检查,了解每户的实际困难,形成“一户一桌”。区房管局、房地产集团等部门多次深入调查,确定具体解决方案。最终发布了“以一平米卫生间为核心,建筑内共用卫生间为辅,建筑内公共卫生间为辅”的指导性方案。与“一平米卫生间”改造相比,该方案不拘泥于卫生设备和场地的“家庭使用”,注重从现实和效率上解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使这些居民在最短的时间内享受到最安全、耐用、舒适的卫生设施。
自有房屋面积太小,无法安装家庭厕所,管道布置复杂困难,邻里之间相互影响难以达成一致...面对各种困难,街道形成了“一户一策”的政策,用144个方案“淘汰”了144个手持厕所,千方百计挖出一平方米,改造了144个独立的居民厕所。叶志坚说,在144户家庭中,有100户家庭通过升级自己的电动厕所和腾出自己的空房间来建造一平方米的厕所,实现了一次性厕所的家庭改造。其余居民由社区共同治理和共同建设解决,通过邻里协商修建共用厕所、居民自治协商和“业主负责任的参与和辖区内单位的协助”。目前,经过多方努力,静安寺街基本完成了解决老城区居民“上厕所难”的工作。“关注民生,就是从居民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最优良的管理方法入手,真正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叶志坚表示,解决居民“上厕所难”的问题,弥补了民生服务的不足,提升了社区治理的底线,是同心家园在区域党建指导下的居民自治和社区共治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