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43字,读完约2分钟
一个居委会要为居民服务多少个问题?答案是,将近130个。上海市居委会实行“全岗位准入”后,要求打破居委会原有的界限,居委会的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要熟悉所有的服务事项,做到全岗位服务,功能多样。但面对如此多的问题,居委会工作人员如何才能快速掌握要领,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呢?最近,静安区彭浦新村街道探索并推出了一套规范的居委会工作程序,为社区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易于操作的“指南手册”。
去年,全市全面开展了“全岗位沟通”,进一步提高了居委会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过去,居委会有六七个人负责40多个领域的10多个工作,分工明确,每个人只熟悉自己的业务领域。居民只有在来上班的时候才能找到“专业”的人,否则下次还会再来。“全岗位沟通”的实施,可以使居民“少跑,走对路”,畅通居委会为人民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然而,许多居民委员会的工作人员担心如何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实现“全岗位沟通”的要求,以确保每个人都有多种技能。在大规模调查中了解到这一问题后,街道发现这可能是实施“全岗位沟通”的“拦路虎”,街道探索通过规范居委会工作流程解决了这一问题。
“在制造业中,在产品正式投入生产之前,整个生产过程将被标准化,生产过程将被分解成一系列的工序,每个工序的标准将通过作业指导书来规定。我们能不能借鉴这种方法,把居委会的工作分解开来,形成操作规范。”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少军表示,如果使用标准化的手段来制定可以共享和重用的规范,这将是基层管理的一个重大突破。
有了这个想法,街道联系了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专业人员。在专业人员的帮助下,街道根据静安区民政局前期整理出的协助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等40个行政事项进行调研,整理出近130件事项的工作内容和流程,分为政策信息、团队建设、设施建设、数据平台、情况安排、接待询问、活动组织、会议组织、事项办理、维权调解、居民慰问、台账等18个工作环节。
街道召集职能部门与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讨论,对每个环节进行详细描述,然后邀请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的专业人员进行总结,形成规范的表述,成为居民委员会工作人员可以理解和操作的指南。最近,街道对所有居委会工作人员进行了“全岗位通行证”的培训,这些标准化的链接将被编辑并分发给每个人,这将成为200多名工作人员喜爱的“通关作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