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81字,读完约7分钟
据《静安区新闻》报道:“多亏了区委区政府为老百姓办实事,原来我们不能不下楼就下楼。”现在太方便了,这大大提高了生活质量……”居民们说着,把自己写的春联寄给了区委书记兼区长陆晓东,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2月12日,陆晓东来到石门二路街新福康里小区,调研在现有多层住宅楼加装电梯的工作,并主持了现场会议。副区长李震出席了会议。
“现有的多层住宅楼都有电梯,居民们有很高的期望和热切的声音。我们必须加倍努力,在今年内完成安装50部电梯的目标,做实事,为居民做好事,让更多的居民早日梦想到电梯。”陆晓东在会上指出,各有关单位和部门不仅要坚定目标,全力以赴,还要全力以赴,充分估计困难和问题;要把既有多层住宅加电梯工作作为住宅区自治的实践探索,发挥党建的主导作用,解决问题;要把既有多层住宅增加电梯的工作纳入美丽家园建设中,采取多种措施统筹规划;建立区级工作平台,建立协调机制,分析问题,分享经验;要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安全检查,建立长效机制。
64比8带来的快乐”/S2/]
2018年3月,新福康里96号楼集团通过验收,正式投入使用。它成为社区中第一座成功安装电梯的住宅楼,楼里的居民每天都可以在电梯的帮助下轻松上下楼。韩顺笑着说,他每天都在享受“64变8”的快乐。韩顺发原来住在六楼,每次上楼都要走64步。自从他安装了电梯,这64个步骤已经缩减为8个步骤,这很简单。“二十年前,当你每天爬上爬下都不觉得累的时候,你应该锻炼。后来,我的腿和脚变得越来越没用了,每次爬回家我至少要休息一两次。自从电梯去年安装以来,上下楼梯很方便。不用30秒钟就能下楼轻松回家,真是太棒了。”韩顺发的邻居余阿姨也告诉记者,安装电梯不仅给上下楼梯带来了方便,也让楼里的邻居变得熟悉起来。“过去,每个人最多只能见一面。现在,我们不仅一起管理电梯,还经常互相帮助解决困难,这真像一个家庭。”
看着96号楼的居民每天使用电梯所带来的轻松和便利,社区里很多楼的居民都有更强烈的安装电梯的愿望。住在30号楼7楼的宋先生告诉记者,他家有一位80多岁的老人。每次下楼,他都需要“向别人学习”,这让他很痛苦。为了安装电梯,我用双手支撑它。“我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尽快安装完电梯,带老人下楼去看一看。我越早享受上下楼的便利,我就越快乐。”
据新福康里小区党委书记魏莹介绍,新福康里小区有近1100名60岁以上的老人,占36%。随着年龄的增长,许多住在二楼及以上的居民越来越不方便上下楼梯,有些人甚至几个月或几年都不能下楼。第一步已经成为这些“吊空老人”面前不可逾越的障碍,而安装电梯成为他们最迫切的愿望。经过总党支部第二轮住宅区电梯安装专项调查和行业委员会的精心安排和确认,目前住宅区已有21个建筑群体提出了安装电梯的意向,其中30号、106号、126号3个建筑群体已通过安装条件的初审,1个建筑群体已进入规划和项目立项阶段。
充分利用电梯进行自我管理
2012年,该市第一个成功安装电梯的案例诞生在静安区延安西路150弄1号楼。在随后的几年里,静安区积极探索和加快,逐步探索出了几种在不同类型社区中较为成熟的安装方案。截至2018年底,静安区已完成22个社区现有多层电梯的安装,涉及36部电梯,惠及638户家庭。今年年初,10部电梯在3个区建成并投入使用。其中,龙源公寓成为上海第一个通过一次性装修改造成一个完整电梯机房的住宅区,因为五部电梯同时建成并投入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从第一次在全市安装电梯,到越来越多的居民实现“电梯梦”,在党建的引导下,建筑群体的自主性和居民的积极参与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每一台成功落地的电梯背后,都有一个由居民自发成立的电梯安装工作组,负责牵头完成咨询,协调居民的矛盾,听取居民对电梯设计方案的意见,办理审批手续,甚至投入使用后的日常维护。
魏莹告诉记者,自电梯安装投入使用以来,96号楼的“电梯安装工作组”已经转变为“建筑群体自治工作组”,通过自治来引导大楼内的居民更好地使用和管理电梯。居民们不仅通过集体协商制定了《建筑电梯公约》,还坚持每周一早上集中清洗电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电梯已经运行了将近一年,没有出现任何运行故障。就连上门进行电梯维护工作的工作人员也说:“我从来没有见过一个住宅楼的电梯能维护得这么整齐。”
华谊花园也出现了同样的自我管理模式。无论是1号楼的电梯,还是去年投入使用的3号楼、4号楼的电梯,每一部电梯都配有个性化的《楼宇群控电梯公约》,楼内的住户都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使用和管理好电梯。
在电梯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居民产生的“金点子”受到街道和部门的极大关注。在计算电梯的后续维护成本时,新富康利96号楼的居民大胆提出了为什么不能通过租用广告空间来降低电梯的维护成本。得知这一想法后,居委会和物业公司开始积极寻找合适的商业广告投资。广告被发现了,另一个问题又来了。建筑集团不能为作为电梯管理责任主体的广告商开具发票。我该怎么办?因此,社区工业委员会找到了石门二路街道,街道积极联系了静安区税务局。最后破例申请了以社区工业委员会为主体资格的临时计费账户,使得居民的创意成为降低电梯维护成本的好方法。
街道还将96号楼电梯的安装纳入了街道智能小区智能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安装了智能监控传感组件,并将系统数据连接到街道电网中心进行日常监控。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工作人员可以及时跟进。
打开并安装“绿色通道”[/s2/]
记者还了解到,根据安装电梯的申请和项目立项,静安区已将“2019年在现有多层住宅建筑中开始建设50部电梯”纳入区政府的实际项目,并申请安排1200万元预算资金作为专项补贴,用于投资安装电梯。
为了加快电梯的安装速度,完成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军令”,静安区将在简化审批程序、筹集资金等方面进行创新。在区政府层面,将建立日常运行中安装电梯的协调机制,并尽快提出和解决每部电梯的拥堵问题。同时,在区级层面建立服务平台,择优选择第三方服务机构,充分发挥社区居民(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的群众资源优势,使有条件的电梯更容易安装,为条件不成熟的建筑安装电梯创造条件,从而提高电梯安装的推广效率。
静安区相关部门也将开通“绿色通道”,设立安装电梯的“一门受理窗口”,让普通百姓申请安装电梯,少跑一趟。区房管局、区土地规划局、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市修缮工程质量检测中心、区市场监督局等部门将安排专人每周固定时间共同工作,统一受理所有增梯事宜,并提供咨询服务。申请人和实施单位也可以提前预约。据透露,“一门受理窗口”的设立将于今年内完成,相关审批制度和流程将同时完善。
未来几年,静安区将继续推动在现有多层住宅建筑中安装电梯。按照“成熟一个,起步一个”的原则,以每年新建50部电梯为目标,解决“吊空老人”的困扰,让更多的居民更早地享受“电梯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