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6字,读完约4分钟
描述:胸部韩和齐思春(书法)
2008年,时任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的张仁慈向慧明大师提出请求,并获准借此对联参加在虹口区举办的书画展览。由于于右任是前高官,又是书法大师,尤其擅长草书,所以他的草书为世人所珍爱。此外,这件书法作品不仅是上海的第一次展览,也是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引起了上海各界的特别关注。据报道,在展览期间,每天人流如潮,游客一眼就能看到。
根据张仁慈的计算,这副对联应该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不久写的。从字面上理解是“取清辉万山川的胸涵,取四季之春”。总的想法是,在一个清晰的世界里,整个世界是一个清晰而宁静的月光;在平和的心态下,四季都像春天一样温暖祥和。它表达了作者对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抗战取得伟大胜利的无限喜悦和激动。
于右任(1870-1964),原名伯逊,性格迷人。后来,他被称为左仁,晚年被称为太平老人。陕西三元,生于泾阳豆口村。他早年加入该联盟,并长期担任国民政府高级官员。他也是中国现代的书法家。他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和西北农林大学(现西北农林大学)的创始人,也是私立南同大学的校长。
这幅金纸草书是国家二级文物。纵向170厘米,横向35厘米,风格:于右任。对联的书写大胆、有力、粗犷、大胆。于右任的书法源于他年轻时对北魏碑刻书法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因此,这部作品虽然是草书,但他把北方碑的书写风格有机地融合在篆书、隶书、草书等之中。,它是多样的、理性的和合法的,而且表现手法有每个身体的美,所以是时候接受它了,展览不会缩小。这是于右任几十年来练就的高超技艺和非凡艺术表现。他曾经告诉他的朋友们,孙中山提倡魏碑,我也是因为“武”的精神才提倡魏碑的。自鸦片战争以来,清廷日益腐败,国力日益衰落。中华民族被列强侵略,这意味着它缺乏“武术”精神。因此,他喜欢带有“武学”精神甚至有点野性的北魏碑文书法。
据记载,在国共谈判期间,毛泽东与于右任有过两次接触。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到重庆谈判,1945年8月30日,他和周恩来从窑洞花园到城里拜访于右任,正当于右任出差未能见面。当晚,张治中在贵园为毛泽东举行宴会,并邀请于右任、孙克、邹鲁等参加。这是毛和俞第一次见面。几天后,1945年9月6日中午,于右任为、、王若飞设午宴,邀请张治中、张群、、丁、等参加。毛泽东和于右任第二次见面了。
这一次,毛泽东和于右任都喜欢诗歌,兴趣相投。在宴会上,他们谈论诗歌,愉快地交谈。在快乐聊天中,余有仁称赞了毛泽东的《花园春雪》,尤其赞赏了“数风流人物,看现在”这个词的结尾句,被认为是激励落后的好句子。
毛泽东说:“怎么能和先生平起平坐呢?”国王什么时候要我收回山川?“。原来,余有仁在参观成吉思汗陵时,曾布置过《阅雕天净沙》:“唱在兴隆山上,我曾看了无敌金阁,我读了遗香。国王问我:我什么时候能恢复山川?”毕竟,余有仁和毛泽东两人都拍手笑道。毛泽东和于右任都熟悉诗歌。毫不奇怪,他们可以即兴创作古人的杰作,但他们可以背诵彼此的诗。他们渊博的知识真令人钦佩。
新中国成立前夕,蒋介石带着钱和人才逃到台湾。毛泽东和周恩来都非常关注于右任等文化名人的前途,但由于种种历史原因都未能如愿。不过,我对于右任的书法还是很感兴趣的,我咨询了很多人,广泛收集了他的作品。
1964年9月,于右任因病住院。一天,于右任的老部下杨良功来医院看病。于右任很高兴,但因为病得很重,他不能说话。当杨良功问“院长有什么吩咐”时,余有仁想了一下,伸出一根手指,又过了一会儿,伸出三根手指给杨。杨良功猜到了几个答案,但都被余有仁摇头否定了。我不得不说:“当你更好的时候,你是什么意思?”余有仁点点头。没想到,从那以后,于右任的病情越来越严重,一直昏迷不醒,不幸于1964年11月10日晚去世,享年86岁。没有遗言了,所以一个手指和三个手指到底意味着什么一直是个谜。后来,余老身边的许多人回忆说,根据他的诗《望着大陆》,余有仁盼望着统一。“一根手指,三根手指”应该理解为:未来中国将统一,他的灵柩将被运回大陆,安葬在他的家乡陕西省三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