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275字,读完约11分钟
国际高端品牌云集的南京西路,光彩夺目;苏河湾以其“水脉、文化脉、绿脉、连接”创造了一个新的地标……静安是上海最“国际化”的城市。
长期以来,静安一直努力成为连接上海和世界的重要节点。建筑经济、总部经济和涉外经济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来自世界各地的创新型企业家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大城市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功能,承担不同的使命。新时期,静安作为上海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域,其核心任务是提升聚集和辐射功能,加快建设上海“五个中心”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静安提出要充分发挥国际标准的作用,上海要成为连接世界的“超级纽带”。
不断增强集中力和辐射力
南京西路充满了国际标准,也是一片“流动的金银之地”,沿途矗立着大量的税收“亿元楼”和“月亿楼”。聚集和辐射的功能是吸引总部的聚集,实现国内外的辐射。南京西路是静安建筑经济、总部经济和涉外经济的缩影,也是反映静安集聚力和辐射力的风向标。
早在100多年前,南京西路还是一个繁华的地方,但奠定今天格局基础的变革始于20世纪90年代。20世纪90年代,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静安坚持高起点规划、大招贤纳士,对南京西路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由梅陇镇、中信泰富和恒隆广场组成的“金三角”已经从地面升起;惠德丰国际广场、越洋广场、九广百货、嘉里中心、1788国际广场等构成“金色五星”;2017年,随着兴业太古汇的开业,静安基本完成了南京西路的整体建设。随着南京西路高端商业建筑的兴起,大量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总部型机构、大中型国有企业总部、上市公司总部相继进驻。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加快,人才流动、资本流动、技术流动和信息流动在此交汇。总部企业聚集的地方,也有国际化的高端服务业。静安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专业服务机构进驻:咨询行业的贝恩、会计行业的毕马威、广告行业的扬罗比凯、奥美和智威、法律行业的仲达和德惠、银行行业的bnp等,这些都是各个领域的优秀国际企业。
多年来,静安的涉外经济比重一直保持在50%以上;目前,该地区有80家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69栋税收超过1亿元人民币的商业建筑,3000多个高端品牌。
去年,静安区完成税收总收入723.3亿元,同比增长5.5%;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46.83亿元,同比增长6.03%,总量和增长速度居上海中心城市首位。
不久前,在一个名为“上海愿景与静安计划”的高端研讨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将静安定位为“城市区域的制高点”,并向静安发出了一个信息:应从全球视角考虑发展;区域集中度不强,辐射距离远,有必要跳出静安去看静安。
今年6月,静安发布了“全球服务提供商计划”,其核心是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高端服务企业联系起来,以“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全国乃至全球。“静安希望推出能够代表上海、与世界级城市竞争的内容。”区领导说道。静安的党员干部努力工作,设定目标,努力工作:到2022年,静安将有100多个全球性跨国公司的地区总部。
更好的苏州河工业布局
回顾静安的发展历程,我们必须关注一个重要节点:2015年11月,原静安和原闸北“两拆一建”,新静安正式成立。结果,一个行政区横跨苏州河被统治。苏州河东西两岸长期以来在上海形成了南强北弱的“南北二元结构”。新静安是一个伟大的突破。合力为静安开创更广阔的空产业空间。原来静安的商业成本很高,为总部经济服务的产业链有时很难落地。行政区划撤销后,以前的“吃不到”的产业链环节可以“溢出”到北方,布局更加优化;最初,闸北发展了强大的人力资源服务业和检验认证公共服务业,丰富了静安的产业生态。静安区域面积较大,层次较丰富,描绘了“一轴三带”的产业蓝图:打造贯通南北、共享融合的复合发展轴,形成南京西路两侧的高端商务集聚带、苏州河两岸的文化休闲创业集聚带、中环两岸的生产与城市一体化发展集聚带。“一轴三带”正成为静安最集中、辐射最广的区域。去年,“三区”税收518.98亿元,聚集了全区43.9%的纳税企业,贡献了全区税收的71.8%。从老静安到新静安,地域扩大,实力增强,但精致细腻的“气质”却一脉相承。政府服务追求精致。欧莱雅中国已在静安落户22年,其副总裁兰表示:“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政府部门都会像解决家庭问题一样帮助我们,给我们提出好的建议,给我们很大的安全感。”“像家人一样”的感觉来自静安不断优化的商业环境。静安的企业有“三个一”:一个“企业服务综合平台”,实现政府部门对企业的“一站式服务”;“三级企业服务网络”,汇聚各职能部门的力量,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线下服务;“首席联络官”是企业的专属“金店助理”。当遇到系统瓶颈时,由地区领导指挥,协调各方,尽力为企业解决问题。城市管理强调精细化。在南京西路,磨砂机每天都在运转,每块路面砖都显露出它的本来面目;繁华十字路口的一座变电站已被改造成时尚、美观的立体绿化,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打卡”。在静安,静安人以“绣心”对待它,严谨细致,精益求精。
创造一个受祝福的地方,吸引人才来实现他们的梦想
威海路696号是国际Zhongchuang/きだよ 0。在这座古老的别墅里,咖啡芬芳,声音优雅,创意和灵感在激荡。Wework的网站选择非常苛刻。创始人米格尔在决定把办公室设在静安之前,先考察了上海三天。他给出的理由很有意思:上海与纽约非常相似,静安是曼哈顿,这里有创新和创业人才所需要的东西。
要发挥集聚和辐射效应,必须依靠人,人必须是有活力、有创造力的人才。近年来,在中国十大公司联合办公/办公/办公、soho3q、方糖城、p2、we+等品牌中,已有/0国际大牌中创空房登陆上海,静安是首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发达的商业服务是静安吸引创新型企业家的“老基础”;近年来,静安一直致力于营造城市的软环境,为距离南京西路商业区仅一公里的“老地基”——武定路和延平路增添新的色彩。每天晚上,街上的餐馆都挤满了已婚有子女的国际友人。许多外国人去南京西路工作,住在武定路和延平路。他们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可以在家里得到满足。经过多年的建设,静安已经为在静安生活和工作的人们建立了一个“15分钟公共生活圈”。步行15分钟即可满足餐饮、购物、文化、娱乐和健身的需求;现在,静安正在进一步推进从“15分钟”到“10分钟”的升级,编织一个密集的“门到门”服务网络,将服务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将服务送到离普通人最近的地方。一个可以坐在地板上的街区,一个有爵士乐的公园,一个有咖啡香味的购物中心,一个可以随时走进去的剧院,还有一个可以触摸到的古老建筑...静安,一个干净有序的城市环境,多样精致的文化氛围,恰好能打动许多创新型企业家。“静安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综合考虑办公、居住和消费的功能,努力实现商业与商业、商业与文化、商业与生活设施的平衡,努力把‘国际静安’打造成人人向往的美丽城市。”地区领导这么说。
红色文化品牌在第二次会议现场推出
在老成都北路7巷30号,两排有着百年历史的石库门建筑巍然屹立,四周是绿地。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的纪念馆。1922年7月,12名代表再次聚集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一起完成了建党的任务。会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首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首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并制定了第一部《党章》...2002年,第二个会议地点的纪念馆建成并对外开放。2009年和2017年,对其进行了两次修复和翻新,整合了旧址保护、宣传和展示以及党史研究。纪念馆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今年7月1日,为迎接党的成立一百周年,静安区出台了打造红色文化品牌的规划,进一步保护静安红色历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南京西路时尚街金碧辉煌
南京西路是上海高端国际品牌密度最高的区域。近年来,消费增长率在市商业区名列前茅。20世纪90年代,静安区对南京西路进行了全面改造,金仓文华和上海中心相继建成开放。梅陇镇广场于1997年开业,中信泰富和恒隆广场分别于2000年和2001年开业,梅泰恒的“金三角”开始引领上海顶级时尚潮流。2004年,九广百货在静安寺揭幕。2010年前后,越洋广场、嘉里中心、1788国际中心、惠德丰广场等商业项目相继出现,“金色五星”再次拉开了静安国际的繁荣帷幕。2017年5月,兴业太古城在静安南京西路东端开业,进一步优化了南京西路的商业布局。
去年4月,静安市发布了《南京西路后街经济战略规划》,提出了南京西路11条后街的“一街一策”规划,帮助主街在大都市中心区形成一个完整的商业生态系统。
彭浦新村工人新村的荣耀继续
彭浦新村是上海最早的工人新村之一。1958年,上海在广中路至走马塘一带建立了以电力为主的彭浦工业区。第一个大型天线座、第一台推土机、第一台气动电控冷轧机和第一台带水管的工业锅炉在这里诞生。彭浦新村是创造这些“第一”的工人阶级的聚居地。20世纪80年代,上海提出建设12个大型住宅区。1984年,彭浦新村的12个自然村被拆除,农民成为公民并搬进新房子。
近年来,彭浦新村街通过创新性的“拆迁”推动了非完整住房的改造,改善了1919户居民的居住条件,延续了老工人新村的辉煌。彭三社区建于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当时是一个“明星社区”。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老房子,厨房和浴室共享和其他生活伤害开始出现。去年3月,彭三住宅小区第四期“拆迁户”改造工程竣工,423户居民拿到了新房钥匙。旧建筑外观陈旧,没有成套设备,被改造成一个只有厨房和浴室的电梯的新建筑。
市北高辛的三次裂变华丽转身[/s2/]
1992年8月,市北新工业区(市北高新技术服务产业园的前身)成立。在过去的27年里,市北高新经历了三次难忘的“裂变”:从当年的黑烟老工业基地,变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新型园区,现在又踏上了信息产业发展的脉搏,再次转型升级为上海大数据产业的高地。
创新贯穿于市北高科技发展的始终。
市北高辛突破传统老工业基地改造,率先提出发展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积极与全球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接轨,引领云计算产业率先布局,推动以大数据为核心的人工智能快速发展,逐步形成“市北特色”。截至2018年底,市北高新拥有注册企业2800多家,总收入2006亿元。有19个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和50多家具有总部特色的龙头企业。去年,作为上海第一个大数据产业基地的市北高科技被纳入上海产业地图,在大数据产业布局中占据核心地位,其发展路径得到进一步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