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77字,读完约5分钟
“我以为疫情会推迟。我没想到这么快就签了合同,而且这么快就生效了。”4月28日,静安区宝山路31街、149街、150街、152街“四位一体”老集散地举行了基地的落成仪式和居民集体搬迁仪式。住在永兴路38年的居民莫阿依很开心。展望未来更好的生活:“全家将住在充满阳光的新房子里!”
和莫阿姨一样,静安区也有很多人在旧的改革中获得了更多的收获。据了解,当日旧征集基地“第二次咨询”签约率已达99.61%,远远超过90%的有效比例。这也标志着静安区率先完成了四个重点旧区改造中二级以下旧建筑的改造,提前八个月完成了“十三五”的旧区改造目标。“十三五”以来,静安区完成了32.64万平方米二级以下旧建筑改造,惠及2.5万多居民。
描述:在疫情期间,静安区的旧土地没有延误。照片由静安区信息办公室提供(下同)
12小时内签约率超过97%
莫阿姨家住的房子不到18平方米,不到2米高。一张床和一个衣柜占据了房间的大部分。楼下,嫂子和婆婆的房子是共用的。莫阿姨说:“我和嫂子照顾我们98岁的婆婆。每天要爬很多次陡峭的楼梯,没有独立的浴室和厨房。下雨天做饭上厕所很不方便。”莫阿姨的儿子只能在晚婚后出去借房子。
静安区是上海市中心城区之一,居住着密集的棚屋和简易房屋。“十三五”期间,仍有16块面积约为326,400平方米的旧区和翻修区,涉及约19,690名被征用居民。“十三五”期间,基本完成二级以下旧建筑改造,是区委、区政府对全区人民的庄严承诺。静安区委、区政府年复一年地工作,一个接一个地工作,全力改善民生。
近年来,静安区敢于承担责任,承担了许多在全市试行旧改革政策的任务。2017年第四季度,市委、市政府将北站新城作为“变旧为新,变拆迁为重点,留下来”的试点。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静安区坚持试点、规范、推进、完善并举,项目征集工作取得巨大成功。在签署的第一天,它就生效了,签署率高达99.58%。
2019年2月,静安区率先在张远实施保护性征收,走上了城市更新与历史文化保护相结合的征收新路,为全市旧的征收工作积累了经验。同年6月,作为“城市合作、政企合作、区域导向”新模式下首批旧土地收购项目之一的红南山住宅用地,在集中签约当天12小时内就突破97%,创造了全市大规模旧土地收购签约的新纪录。
描述:31、149、150和152街区的居民在“四位一体”旧征用基地生效和居民集体搬迁仪式上愉快地合影。
让居民在第一时间获得信息
在防疫和控制期间,旧的收集基地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宝山路街道党工委和区建设管理委员会(旧改总办)共同“发展”他们的努力,并在云中“给予”他们的努力和“帮助”他们的努力,以推动收集过程。
“党群服务站”第一次使用信息技术,让居民第一时间获得公共信息。通过基地触摸屏、“e-collection”软件、微信平台、led显示屏、“云观”等模式,公布基地动态、测量标准、签约进度、房屋使用、周边居民安置方案选择等信息。采用直播、二维码扫描等技术手段,确保彩票和签约的公平、公正。
静安区严格遵循“用尺量到底”、“不开洞”的原则,以完善的制度、严格的程序,努力确保旧区改造的公平正义,实现“五个统一”(统一计划管理、统一资金管理、统一住房管理、统一团队考核、统一政策方案)。全区还建立和完善了一系列旧的改革规章制度,如“四清”核查、方案测算、信息操作、群众工作等。,并利用该系统确保旧改革征收过程的充分阳光、透明、参与和监督。
“十三五”以来,八个征地基地,包括北横通道(静安段)房管农征地基地、115街坊、91街坊、南北通道二期、上海电影技术厂周边地块、北宝兴路基地、玉群中学西座、武定路930弄14中特委旧址,在签约期间均实现了100%的居民签约率,书写了静安旧改的新历史。
照片说明:告别居民搬家。
一户一厂
京欣宝安区第一个大型旧区改造基地华兴新城开业后,该基地举办了180多次座谈会,近5000人参加,从面积确定、补偿标准、底层保障、选房等多方面听取了居民的意见。
这个地区的旧改革者把群众工作作为他们的第一能力,他们可以走进门,深入地交谈。注重尊重群众意愿,充分发挥居民主体地位,确保居民参与“零障碍”,实现1374名居民100%签约、100%利益保护。
张远始于2019年2月,是该市第一个实施保护性征用的项目。居民的期望特别高,他们签订合同的热情低于其他基地居民。区委书记陆晓东带领一批干部坐在基地里,深入未签约居民的家庭,挨家挨户跑,挨家挨户磨。最后,在10天签约奖励期内,居民签约率超过90%,现在已经超过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