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10字,读完约4分钟
6月13日是第15个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静安区推出了两个现场直播节目“行走在城市中”和“云里游陕西北路”,今年的主题是“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静安文化与自然遗产之旅全天直播,邀请市民通过线上线下的整合,参与和了解静安区文化与自然遗产项目的魅力
用脚测量城市
用心听古老建筑的“故事”
上午9: 00,10位体验者来到“漫步城市”的第一站——苏河湾市中心展览馆。一走进展厅,体验者们就被这里展出的具有百年历史的苏河文化展“惊呆”了。听了上海交通大学国际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副教授曹永康的讲述,我们与清代天后宫戏台的九个原始建筑对象进行了“对话”,如门楼砖雕、波纹木斗拱、水线短机、木块、喷沉井木等。曹教授还拆除了“云砖斗拱”展品,详细讲解了中国建筑的榫卯结构原理。
“我们的团队现在已经开始逐一修复天后宫保存的1000多个木制构件和1600多个砖石构件,最终完成天后宫的重建工作。”在听到曹永康介绍上海唯一的妈祖庙遗址已经重建了100多年后,体验者们特别兴奋。市民郭先生告诉记者,他一直对城市中的优秀历史建筑感兴趣。在了解了今天的活动后,他会尽快“抓住”下一个经验配额。“今天,我可以走进这里有趣的建筑,我可以听到专家详细解释建筑背后的深层知识。感觉真好。”郭兴奋地说。
在了解了天后宫戏台原有建筑的故事后,体验者们还走进了苏河湾沿岸的优秀历史建筑或文物保护单位,如上海商会旧址、中国银行仓库、上海四兴仓库抗日战争纪念馆、阜新面粉一厂等。,并津津有味地听完了文物建筑专家讲述的文物展览背后的故事,诠释了文物保护建筑的风格、历史和修复过程。“原来,这座旧建筑非常漂亮。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门道”。专家们说得太仔细了。我觉得我一路走来收获不少,很高兴你来了。”市民李对边走边听专家“上课”的方式表示赞赏。
同一天,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也首次与颤音应用合作,并通过官方颤音政务号进行在线互动直播。公众不仅可以跟随体验者的脚步,了解苏河湾地区的优秀建筑,还可以跟随专家学者走进莫勒别墅、荣宅、西摩堂,了解这些文物保护建筑的历史、修缮过程和风格故事,进行互动交流。
据悉,此次活动也是首次尝试与旅行社合作,邀请中国旅行社(上海)有限公司的导游作为人文步行体验的宣传员,通过中旅上海关伟在线收集线下体验观众,线下与线下相结合,让市民足不出户就能近距离感受到文物建筑的优秀设计和背后的传奇故事。
食物、衣服和艺术
无形项目是“活在当下”[S2/]
同日,区文化旅游局还在南京西路商业区专门推出了一条连接十大非遗产传统技艺、服饰、医药的非遗产文化旅游线路——静安非“品味”游,从上午9: 00至下午16: 00首次全天直播,邀请公众跟随主播,在线参与和了解静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上午9点,主持人走进75岁高龄的王家沙总部,这是静安非物质文化旅游的第一站。在幸福地享受了虾馄饨、蟹粉笼、蟹粉饺和两岸黄的特色后,主持人带大家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六安砚艺培训所,了解六安砚的历史和制作技艺。那天的午餐,你应该选择吕洋村餐厅。在这里,主人不仅带大家品尝了狮头、烩鱼头、干丝、菜包等川菜,还特地邀请了餐厅的“老法师”来诠释庐阳村川菜的制作技艺特色。当天,主持人还带大家参观了陕西北路老街,体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龙凤旗袍手工制作工艺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制作板扣,了解了龙凤旗袍、恒盛西服、红翔女装的历史和制作工艺,试穿了大梅花布鞋,并品尝了雷的特制奶油、凯司令下午茶、肉制品。
区文化旅游局负责人表示,文化遗产日推出静安非物质文化旅游线路,是希望市民在日常生活和休闲消费中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享受非物质文化遗产。“静安区的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像王家沙点心、庐阳村川菜、雷云上香包,包括龙凤旗袍、恒盛西服和陕西北路老街上的红翔女装,都反映了当下的生活状态和市民的生活状态。“区文化旅游局希望通过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非遗产文化旅游,让更多市民与非遗产文化无缝接触,让非遗产项目的价值真正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实现“活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