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916字,读完约2分钟
临港新区产、学、城一体化新发展论坛在上海电机大学举行。会上,“临港区域大学联盟”更名为“临港新区大学联盟”,联盟建设“临港新区工业大学”的提议得到联盟五所成员大学的积极响应。
去年9月,港区大学联盟成立,五所地理位置相邻的“两海两电一桥”大学相继开业,开辟了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合作新模式。上海电机大学作为轮换单位,首次推动五所高校联合举办运动会和美食节,让香港周边高校的师生感受到“邻家学校”的校园特色。在今年九月新学年开始时,联盟推行的“跨校课程选择”计划,为来自五所学校的学生提供八个普通课程,让他们互相选择。这学期,来自临港五所大学的276名学生成为第一批受益者,享受到了“临港新优惠”,即“去邻近学校选修热门课程并获得学分”。这一新实践不仅促进了高校优质教学资源的开放和共享,也为在香港附近培养高素质人才奠定了基础。
“在过去的一年里,该联盟加快了校际合作,真正使学生、教师和社区受益。”会上,上海海事大学党委书记宋宝如接替上海电机大学党委书记孙担任第一轮轮值主席。宋宝如透露,更名后的联盟将以服务港口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以高层次紧密合作为基本路径,着力培养优秀高等专业人才,服务港口行业需求,提升成员高校内涵建设质量。着力实施“合作发展战略”、“特色发展战略”和“服务区域发展战略”三大战略,为新区培养更多适销对路的创新型人才,更好地服务港口
“城市孕育大学,大学滋养城市。在港口建设从平地、产业集聚到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地方高校积极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在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会上,临港集团创新管理学院执行院长李刚倡议临港新区大学联盟,并计划成立“临港新区工业大学”。
李刚表示,工业大学将依托临港集团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临港创新管理学院等职业教育和企业大学平台,整合临港五所大学的学术教育和社会服务能力,采用政府支持、企业参与、大学支持的模式,紧密结合新区重点产业和人才需求,建立覆盖大学生联合培养的新型工业教育体系。 提高在职职工的技能,对社会求职者进行岗前培训,为临港新区打造人才新高地。
对此,上海建桥学院院长朱瑞婷积极回应:“共同写一篇关于港口发展的大文章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