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3字,读完约3分钟
走在上海自由贸易区临港新区的主要城市和工业区的街道上,你有时会听到微弱的“嗡嗡”声。抬头看,无人机正从头顶飞过。
并不一定是摄影爱好者拍下了滴水湖美丽的风景。很有可能是新区人工智能企业罗兴智能开发的全自动无人机,执行城市综合管理、交警道路管理、应急消防、输变电检查等任务。
有了这种全自动操作系统的支持,工业无人机不再需要在现场操作和与飞行员合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疫情期间的人员需求和感染风险。当当地经济或多或少受到疫情影响时,罗兴智能收到了大量订单。
不难想象,在这一特殊时期,与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相关的企业有其独特的优势。在生产中使用这些技术的企业自然受影响较小;然而,致力于在这些领域研究和开发产品的企业自然可以在这场危机中找到机会。
产业布局非常重视人工智能和智能制造,已经聚集了相关领域的大量企业。疫情爆发后,新区的布局得到了加强。加强对入港企业的支持;当“游说”其他企业进入新电影区时,新电影区不仅在政策、资金、场地、人力等方面提供支持,还从企业的角度为他们提出建议。
上海干翔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一家轻工智能设备制造企业,最近被带到新的领域。该公司的生产线没有受到疫情的影响,但订单被大幅削减。管委会投资促进中心多次到现场考察,建议他们依靠自己的技术经验,暂时开辟一条面膜机生产线。
该生产线在提供场地和协调工人后三天内投入运行。虽然全世界对口罩的需求都很大,但赣祥机电有限公司已经收到了大量订单。记者几天前采访该企业时,看到他的办公室和工厂门口挤满了顾客。
对于企业来说,新的领域为他们提供了在危险中寻找机会的条件和想法;就管理委员会而言,高新技术企业留在新的领域,即使掩模版机不再生产,生产线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改造。
上周,临港新区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科技创新专项开始申报。申报通知明确提出“支持企业积极利用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5g等相关技术开展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示范应用项目。”对于新区的高科技企业来说,这也是管委会指出的一条发展道路。
除申报通知外,还有《中国临港新区(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科技创新平台管理办法(试行)》。《管理办法》的制定将规范和加强新区科技创新平台的建设和运行管理。
所谓科技创新平台,主要是为其他企业提供技术、设备和工艺研发,主要是销售“技术服务”。例如,由新区管委会、临港集团、上海交通大学投资的上海R&D与智能制造转型功能平台,为COMAC、航天科技、江南造船等众多制造巨头提供了工业4.0和智能制造领域的大量前沿技术,提高了这些企业的生产自动化水平、效率和准确性。
与其教人们钓鱼,不如教他们钓鱼。为这些平台提供支持和加强管理,将从根本上进一步提升新区企业的智能生产水平。而这一点,无论在疫情期间还是在工作日,都提高了企业的生产和抗风险能力。
罗兴智能公司总经理王海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最近几个月,无人机系统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出来。从短期来看,疫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影响,“但行业已经看到了未来”。
事实上,人们不仅看到了无人驾驶飞机的重要作用,而且无人驾驶和自动化工厂生产的重要性也以个人教训的形式深深扎根于人们的心中。可以预见,大规模的产业转型升级将接踵而至,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临港新区将有机会站在新浪潮的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