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07字,读完约3分钟
北京时间4月24日凌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科学》以上海科技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网上发布了两项重要研究成果。这是继2019年1月该大学的两项研究成果在《细胞》(Cell)杂志上发表后,张江科学城的又一朵科研“双生花”,张江科学城是“中国最具创新力”的沃土。
《科学》杂志的两大成果之一是上海科技大学免疫化学研究所饶院士的研究团队率先成功分析了国际上分枝杆菌关键阿拉伯糖转移酶复合体的“药物靶标-药物”三维结构,首次揭示了一线抗结核药物乙胺丁醇作用于该靶标的精确分子机制。另一项研究成果是上海科技大学人类研究所研究小组在肥胖药物靶点研究方面取得的重大突破:首次分析了人黑皮质素受体4的原子分辨率晶体结构。这一成果对开发针对该受体的肥胖药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两项重要研究成果同时发表,使上海科技大学自今年年初以来,作为第一个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单位,分别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上发表了人类健康基础研究领域的八项重要成果。这所大学坐落在张江科学城的中心地带,成立仅6年多,就实现了高起点、跨越式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副校长李如新表示,学校的发展得益于深入参与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全面融入浦东开发开放和张江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得益于科教融合的教育理念和创新优势。
自2016年以来,上海科技大学在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系统的、高水平的持续突破。张江已成为gpcr的国际前沿研究高地,正在建设结核病机制和新型抗结核药物的国际研究高地。“这一次,我们基本上克服了结核病这一关键药物目标领域中已知的唯一战略高地。”饶院士透露,目前,研究团队正充分利用上海科技大学和张江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优势,全力推进抗结核新药研发,加快基础研究成果转化。
李如新透露,2016年和2018年,HKUST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光学与力学研究所、上海高等研究院合作,先后承担并参与了活体细胞成像、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超短激光装置、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这些设施中的许多将在今年年底和明年初投入使用。今后,HKUST将继续坚持“小规模、高水平、国际化、研究型、创新型大学”的办学方向,坚持科教融合,坚持改革创新,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和上海的重大战略需求,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信息科学等领域开展前沿性、原创性研究,为张江国家综合科学中心建设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