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23字,读完约4分钟
随着我国疫情防控形势的不断改善,外资企业加快了中国市场的布局,积极的经济复苏信号频频出现。这一信号在上海保税区更加明显:今年一季度,保税区进出口总额2474.7亿元,增长3.1%,占全市的32.7%;全区实际利用外资6.3亿美元,增长3.3%;固定资产投资7.5亿元,增长17.3%,确实与趋势相反。
7日,两个“重大新闻”同时发布:
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以下简称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开发商上海浦东现代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与金特素国际物流(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特素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加快机场综合保税区半导体供应链产业的集聚和发展,进一步提升和强化半导体供应链产业在机场综合保税区的功能和地位。
临近铁路公司运营的第一家国内品牌半导体企业的跨境(工业)电子商务项目在机场综合保险区投入运营。通过网上下单,即使客户只需要一两个芯片,也可以从机场综合保险区运送到全世界,通过快递方式送货到家。
[/s2/
即使没有流行病,在空的优惠政策越来越窄,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背景下,在这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试验场,不仅制度的改革,而且商业环境和政府服务都受到了考验。
一季度,保税区内企业金德图公司完成入库29亿元,同比增长12.5%;出库59亿元,增长13.7%。
在疫情爆发前,金德素及其客户英飞凌曾计划将海外配送中心迁至机场综合保险区。附近的铁路没有因为疫情而踩刹车,而是踩了油门。由于自贸区管理局、浦东机场海关空港办事处和开发主体的支持和帮助,加快恢复工作和生产,近期铁路设想的功能“升级”在最短时间内实现。
金德图物流有限公司董事长Hiroshi Hiranuma表示,在新增仓储面积4000平方米的基础上,浦东机场仓库将升级为全球配送中心,这将把以前亚太地区的多点仓库运营转变为一点配送,更有利于企业的全球发展。到明年,预计这里的订单数量将从本月的9000个增加到15000个。“在疫情期间,机场综合保险区的仓库没有停止工作,也没有影响客户需求。这给我们和我们的客户带来了极大的信心。”
金特苏公司逆潮流而动的快速发展是保税区发展的缩影。尽管全球疫情尚未消退,但外商投资企业投资保税区的长期战略并未改变,事实也证明,保税区仍是外商投资和创业的最佳热点。
由于该地区良好的经营环境和完善的制度保障,西门子数字医疗、百济神州等企业决定增资扩股;总投资近3亿元的利勃海尔中国总部项目正以“移山填海”的趋势加紧建设,预计2021年交付,建成后年产值20亿元。利勃海尔表示,公司将在第二季度做好资源整合工作,并在疫情爆发后加快恢复。据估计,其性能将在2020年提高约10%。
此外,山姆在中国运营的最大的单户建筑和在中国的第一家旗舰店也位于保税区,预计将于2021年开业。
目前,在保税区设立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有109个,占上海的近七分之一,浦东新区的三分之一。
转型升级:按“快进键”发展新兴产业
受疫情影响,保税区像其他地区一样,一度按下了“暂停按钮”。在第一次按下“重启按钮”后,自由贸易区管理局立即制作了一个在危机中战斗和寻找机会的挂图,跟上人工智能和5g等新基础设施产业的步伐,并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按下“快进按钮”。
以同时投产的国内第一家品牌半导体企业的跨境(工业)电子商务项目为例,在机场综合保险区近铁路的1200平方米仓库中存储了上亿个芯片,并与海关实时连接,可以实时监控每个芯片的流向。无论是企业客户还是普通市民,即使只需要一两个芯片,也可以从机场综合保险区发货,通过网上订购快递回家。
目前,上海的客户可以在同一天交货。根据该计划,本月的订单可达500份,预计未来将达到数十万份订单和数万名客户。
自贸区管理局空港办主任石表示,虽然目前进出口航班不多,但小包裹物流仍保持正常,这一电子商务平台的推出将满足中小企业的小需求。“企业在变化,我们尽力满足它们。”
据悉,由于工业芯片电子商务模式的引入,机场综合保险区仓库的占用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15%-20%。
未来,保税区将着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各要素、数据中心集约化发展、5g网络应用全覆盖、人工智能场景多样化的“技术高地”,为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变道超车”提供强大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