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98字,读完约4分钟
“这是我的新房子,很快就要装修了。”6月28日,顾先生来到路岫岩路附近的仁义园,准备装修他的新家,而他的老房子在康桥镇石门村。“再等半年左右,你就可以住进去了。”顾高兴地说。
事实上,在浦东,今年将有2000多名农民像顾先生一样住进新房。记者从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员会了解到,浦东新区已经完成了2197户农民相对集中住宅的签约工作。自4月底正式开工以来,浦东已率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市政府下达的2000户家庭的年度任务。
改善生活条件,使生活和交通更加便利
去年,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切实改善本市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风貌,进一步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2年实现5万户左右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推广重点是公路、铁路、高压线、生态敏感区、综合环境改善区和规划农村住宅区以外的分散家庭。
浦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农民集中居住,建立了农民集中居住联席会议制度,区领导牵头规划。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和农村委员会、财政局、国土资源局等单位各司其职。一起努力推广;确定新区将在四年内完成8000户农民的集中居住,在2019年完成2000户的基础上,2020年再完成2000户;形成了以《浦东新区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和农村风貌促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实施方案》为核心的浦东新区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政策体系,明确了补偿标准和工作流程,使基层工作有章可循。
“为了让农民享受更好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新区将按照就近适应的原则,把环境优美、设施齐全、交通便利的房屋作为集中居住安置用房。”浦东新区建设交通委住房保障司程英介绍,根据农民的需求,提供现有的大、中、小套房供农民自主选择,实现一户一规划和每个镇的总体规划,并组织农民实地看房,让农民对住房有一种直观的感受。
顾的老房子建于20世纪80年代,离高架路只有20多米远。“过去,由于材料短缺和工艺差,房子的质量不好。屋里下雨的时候是湿的,住在里面让人觉得不舒服。”顾对说道。今年5月初,顾在农民集中居住协商过程中第一次签订了合同。根据相关政策,他一共得到了三套房子,其中两套是现房,一套是期房。
“这里不仅环境好,而且生活方便。过去看医生和开电瓶车需要半个小时。现在它可以在七八分钟内到达。”顾笑着说。
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七个孩子中的任何一个都不能少于
浦东引导群众自主参与推进农民生活相对集中的各个方面,并实施了两轮详细协商。第一轮愿意协商,了解群众的真实想法,参与签订合同;在第二轮方案协商中,向农民详细说明了补偿标准和安置用房位置,并听取了群众意见,确保补偿工作符合法律和公众意见。
在周浦镇北庄村,一对老夫妇去世了,房子的继承人不明。在提倡相对集中居住的过程中,为了保护住户的合法权益,事务所到村委会和派出所核实确认老两口有7个孩子,然后到土地上获取孩子的批准材料,逐一联系孩子征询他们的意愿,宣传政策,制定计划。经过一个月的几次沟通,他们终于得到了所有孩子的一致认可,并成功地完成了合同的签署。
为确保农民尽快享受到政策红利,浦东将加强对想集中生活的农民的队伍保障,并集中力量做好签约组织和服务工作。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设立农民集中生活工作专班,负责统筹规划和推广;从征集线抽调了40名重要党员干部,成立了促进分散承包工作组,确保各项准备工作准确高效,合同签订有序规范。
“所有人口面积和住房数据都输入到签署系统中,并锁定后台以实现机器管理,并确保项目补偿标准一致且水平平衡。”浦东新区房屋征收中心的方志珍介绍说,所有项目都按照《标准化手册》的要求和“七步走”的工作方法,从两轮咨询、调查、补偿过程、人口面积认定、基地标准设定、电子签约系统、党建工作。各方面的统一标准;所有的鉴定和补偿结果都在项目现场公开,农民可以通过基地宣传栏、触摸屏、电子屏幕、手机应用等各种媒体渠道获取信息,并监督补偿的实施,让农民放心签订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