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03字,读完约4分钟
对于违章建筑,黄浦区的态度是坚决“拆除”。然而,在违法建筑治理中,执法部门往往陷入法律困境和民生思考。
黄浦区旧城区住宅“二元结构”突出,违章建筑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居民生活条件差,违章建筑多,但背后有现实的民生需求。因此,很难拆除老城区!如何遵守法律法规,关注民生改善?黄浦区最近提出了“十大拆迁违规条款”。
黄浦区是上海人口最稠密的老城区,有248万平方米的老街小巷和8.2万个没有卫生设施的家庭。旧城住宅面临着旧城老化、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居民为了解决自己的生活问题而违章建筑是很常见的。截至今年6月15日,黄浦区共有违章建筑21000多栋,总面积超过29万平方米。这些违法建筑不仅侵犯了公共利益,还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对于违章建筑,黄浦区的态度是坚决“拆除”。然而,在违法建筑治理中,执法部门往往陷入法律困境和民生思考。
有一次,该区有关部门接到举报,说老城厢的一个居民在建一座违章建筑。执法人员赶到现场,看到非法建筑商刚刚开始建造它,并想把它作为他们儿子的婚礼房间。执法者立即阻止了它,但是居民们根本不听。根据有关规定,执法人员可以采取行政强制措施。
然而,执法并不意味着它可以立即实施,执法过程是冗长乏味的。黄浦区城管执法局法制司司长陈锦鸿表示,拆除违法建筑的行政执法不仅要遵守《行政执法法》规定的一般程序,还要遵守法律规定的拆除违法建筑、构筑物和设施的特殊程序。因此,处理一个非法建筑和拆除的案件至少需要半年时间。更重要的是,六个月后,这个家庭的非法建筑已经完成并使用,然后将进行强制拆除,非法建设者将承担巨大的经济损失。
黄浦区针对违法行为查处中存在的类似困难,制定了《违法行为查处十条》,这是第一份区级违法行为查处的书面指导意见。从保护公共利益和当事人权益的角度出发,《十大拆迁条例》将违法建筑分为在建违法建筑、已建违法建筑、占用道路和河流违法建筑三种类型,并分别设计了执法程序。其中,为了强制执行正在修建的违法建筑,执法人员必须在2小时内到达现场进行调查,并命令当事人立即停止施工,并在24小时内自行拆除。如果违法施工方拒绝停止施工,执法人员可以采取暂停施工工具和材料。当事人拒绝拆除的,可以立即作出强制拆除决定;对于占用道路和河流的违法建筑,由于明显侵犯公共利益和影响公共安全,可以立即予以拆除。
上海大学基层治理创新研究中心教授顾军表示:“破十条”的流程设计是为了在法律框架内推动首次发现,提高行政效率,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节约行政和社会资源。”
老城区的许多违章建筑背后都有着真正的民生需求。在这方面,黄浦区不仅没有“拆”,而且除了严格执法之外,还关注其背后的民生问题。例如,在黄浦区东街拆迁过程中,黄浦区城管执法局和当地街道办事处对当地每户居民的生活状况、违法建筑和实际生活困难进行了详细调查。违法前,做好沟通和指导工作。努力解决“拆迁户”的实际困难。在蜗牛壳里做一个道场,试着改善它,只要它能改善居民。例如,鉴于一些违章建筑被用作厕所,应事先与居民协商安装抽水马桶。
顾军指出,拆除违法建筑是惩罚违法建筑的一种硬性手段。然而,在城市治理力度凸显的同时,政府也要依法解决居民“急、难、忧”的问题,在特殊情况下还有“温”。
据报道,黄浦区已拆除违法建筑270栋,占地7256平方米,根据“十大拆迁违法条款”,没有任何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其中21个案件已采取执法措施,对违法建筑在建。
日前,黄浦区首次发布了依法治区五年专项规划,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区加快黄浦建设的实施意见》和《依法治区三年行动计划》。“十三五”期间,黄浦区法治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党委要大力提高依法执政水平,进一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社会治理水平不断提高,法治理念深入人心;到2020年,黄浦区将成为政府规范高效、司法公正公平、城市安全有序、全民遵纪守法的法治建设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