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7字,读完约3分钟
根据东方的说法。10月8日,由黄浦区人民政府、上海市老年基金会、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的“老有所为,老有所为,老有所为”活动在南京路步行街世纪广场拉开帷幕。在老人服务周期间,黄浦区举办了一系列活动,如“安慰与爱日——艺术家对养老院的安慰”、“健康咨询日——十大名医社区”、“大师会议日——文化大师论坛”、“团圆快乐日——第四届“妙龄老人集体婚礼”,以促进老人服务和养老事业的发展。
黄浦区是上海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县之一。与此同时,它的特点是大量的老年人和纯老年家庭,以及严重的家庭分离。截至去年底,黄浦区60岁及以上老年人有287,400人,老龄化程度居全市第三位;8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数量在这个城市是第二多的。
为此,黄浦区紧紧围绕构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服务模式,大力推进床、席、餐三位一体,积极推行文化、教育、心理咨询等“快乐日落”的老服务体系。通过观念、机制和模式的创新,我们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多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如帮助老年人吃饭、在机构养老、适应老年人、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等。
据了解,黄浦区现有老年病床6026张,10条街道全部由敬老院覆盖,28个经市政府认定的老年日托中心,183个居委会全部由老年活动室覆盖,各有10个老年协会和志愿者队伍。全区各街道活跃着近20个公益性社会组织,通过项目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展老年人服务活动。
为解决中心城区老年床位紧张的问题,黄浦区采取政府保障、社会积极参与、家庭合理分担的方式,整合并充分利用现有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资源,引导社会广泛参与。今年,该区老年人基本保持不变,独居老人或被评定为半残半残的老人,提供“高于居家养老标准和机构养老内涵”的特色养老服务,重点是加快“医养结合”。在运行机制和服务模式上,将“虚与实”相结合,“点与面”相衔接,形成专业化、多元化、社会化、可选择的养老服务项目清单。
为了帮助解决老年人、独居老人和生活中需要照顾的人的日常饮食问题,黄埔区先后建成了两个老年人餐饮中心,并引进了国际先进的食品加工生产线和生产工艺。餐饮中心和各条街道的送餐人员团队按时为助餐或老人送餐,实现午餐、晚餐和周末餐饮服务的全覆盖。
在巩固养老硬件基础的同时,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的工作正在有序推进。关爱老年人身心健康,缓解老年人心理障碍,加快心理咨询志愿者的培养和发展,拓展品牌内涵,通过各区“快乐日落”服务指导站和各条街道的心理咨询室,提升服务老年人的含金量。街道还配备专职人员,加强对老年文艺队的领导和指导,进一步提高老年人在社区的参与率,鼓励各类体育设施向老年人公益性开放,继续推进15分钟体育生活圈建设,支持和培育各类公益性老年体育社会组织和老年体育队, 广泛组织开展老年人健身技能培训、慢性病防治、运动干预和各种健身展示活动。
此外,我区还开展了“白银时代行动”,充分发挥老年人的专业技术优势,继续为社会服务,实现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加强基层老年协会建设,支持老年群众组织开展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活动,积极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管理和咨询,积极探索居委会老年协会分支机构建设。到2020年底,实现全覆盖所有街道和居委会分支机构,探索建立区级老年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