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902字,读完约5分钟
据黄浦区介绍,近日,黄浦区召开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加强基层建设会议,贯彻落实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治理的重要讲话要求和市委相关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部署下一阶段重点工作,不断深化黄浦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基层社会治理有效性的关键在于拥有一支充满活力的基层社区工作者队伍。最近,我们的记者走访了街道社区,把注意力转向了年轻的社区工作者。市委一号工程“1+6”文件出台两年来,他们真的感受到了自己的变化和成长吗?凭着他们不变的初衷和热情,他们在社区的土壤上建造了什么样的独特舞台?
从胆怯到自信
窦晓艳是瑞金二路街道瑞城社区的一名“90后”社会工作者,已经当了三年社会工作者。现在回想起她刚开始工作的日子,她笑着说:“过去的事让人无法忍受。”。当时,她不敢敲居民家的门,又羞于向社区居民打招呼,怕地址搞错。她在计划社区活动时也很胆怯。现在窦晓艳已经摆脱了三年前的青春,说话也更老练了一点。她就像社区居民中的一员。她对黑板报纸和活动计划也很满意。她甚至成了新社会工作者的小老师。“我走过了我走过的路,积累了一点经验给他们,但我有成就感!”
“孙奶奶,今天身体好吗?你午餐打算吃什么?”在社区“一天见两个人”的工作中,窦晓艳每天早上和下午都去她住的小区看望七位独居老人,询问他们的日常生活状况,谈论他们自己的生活和老人的生活。“我把这些80多岁的老人定位为他们的祖父母和外祖父母。我通常在家里和老年人交谈,并与他们交谈。”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老人逐渐向窦晓艳敞开了心扉,期待着她每天带着喜悦回家。
在去看望老人的路上,窦晓艳还小心翼翼地在社区里踱来踱去,查看九张宣传海报的情况:社区里的各种告示是否已经过期;禁烟海报是否损坏,需要维修;三月和四月有很多节日,所以板报应该及时更新内容...
谈到这三年的变化,窦晓艳觉得最大的变化是她的心态。从胆怯到自信,她经历了非凡的成长。她还承认,刚来的时候,她大部分工作都是由漂亮的人来指挥,但现在她完全变成了主动:“比如现在,我三月份想做什么,四月份想做什么,我的想法都很清楚,我会主动问我需要什么样的合作。”
窦晓艳发自内心地热爱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和社区居民打交道真的很有趣。我觉得比僵硬地坐在办公室里有趣多了。”她说做一名社会工作者可能很乏味,但成功完成社区所有工作带来的成就感更美妙。
社区给我带来了最珍贵的礼物
与窦晓艳相比,胡金彦(音译)则大几岁,出生于1986年,是高雄市板松园路街道居委会的秘书。虽然在别人眼里她还是一个很年轻的居委会干部,但她认为:“我真的不太年轻!”胡金彦说,今年,一位“90后”居委会书记在半松园路街道上任。
居住区党组织书记是居住区各项工作的领导者,是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重要骨干,发挥着主导作用。现在,老的街道干部正逐步面临退休,新的人必须接管。用胡金彦的话来说:“社区工作也注重代代相传,我们年轻人发挥作用的时刻已经到来。”这片社区的热土需要新鲜血液,居委会年轻干部的能力在这里得到锻炼。“社区需要我们,这是我们的明天和未来。”
正是因为有了像胡金彦这样一批年轻的街道干部的朝气和活力,社区居民才慢慢地接受和信任了他们。当然,这一切都不容易。2015年胡金彦上任后不久,她遇到了一个巨大的挑战。
在拥有185户居民的王江源社区,作为居委会书记的胡金彦,由于行业委员会、物业和居民之间的激烈矛盾,被居民“堵”了好几天,一直堵到半夜11点。在压力下,胡金彦突然变瘦了。在这个过程中,她反复研究,并与街道领导和高级街道干部讨论,并意识到一个真理:“我想向居民出口的概念必须由我自己理解,然后我才能说服他们。”因此,胡金彦查阅了许多与住宅物业有关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约,所有与居民的交流都以法律为准绳。与此同时,她也主动走在充满“怨气”的居民中间,从他们的立场和角度与她站在一起。在最终平息了这个矛盾之后,胡金彦长长地吸了一口气:“我不怕事情,解决了居民心中的问题。”我真的觉得很酷!”与此同时,居民们也消除了他们的不满和不解。他们对“80后”居委会书记印象深刻。就连街道领导也称赞她:“一个小女孩承受压力真不容易!”
与年长的居委会干部相比,胡金彦觉得80后和90后的人更年轻,更有活力,受教育程度更高,学习能力更强。但是,居委会的老干部经验丰富,有很多地方可以向年轻人学习。“有些事情我们年轻人可能暂时做不到,但我们可以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花更少的时间去学习,并尽快完成。”
来高雄市居委会之前,胡金彦在瑶江和三门居委会呆了五年多。与同龄人相比,她觉得自己在说话和做事方面更有艺术感,也更全面。"这些是社区带给我的珍贵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