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688字,读完约2分钟
根据青浦区的说法,70岁以后,他们不想种地,80岁以后,他们就不种地了,90岁以后,他们根本就不谈种地。这句话描绘了当前农业的尴尬和隐忧。近年来,青浦区围绕“提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大力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为农民在土壤中掘金提供了动力,为现代农业的发展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促进了青浦现代农业的发展。
青浦作为上海的一个农业区,农产品在全市占有一定的份额。然而,与目前中国农业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样,从事农业的青年人越来越少,农产品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足和传统营销方式都成为农业转型升级的障碍。如今,在国家创新和创业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地方大学生回到了他们的家乡青浦,与土地打交道,成为职业农民。
30岁的宋晨是白河镇的一名水稻种植者。毕业后,他在上海南方电力集团工作,负责电缆测绘。我之所以选择从国有企业辞职回家种地,不仅是因为我为忙于经营家庭农场的父亲感到难过,也是因为我看到了经营环境的变化。
说起六年的种植经验,宋晨感触颇深。在早期,由于采用亲本种植方式,造成了许多病虫害,水稻产量下降,损失了大量的资金。后来,宋晨参加了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学习了现代种植技术和管理理念。现在,小宋200多亩的农场每年生产水稻20多万斤,已成为著名的“粮食大种植户”。
据悉,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青浦农业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2016年,共有7个生产经营、专业技能和专业服务培训班,学员343人。举办了两个继续教育班,100名学生参加了研究。
目前,我区已完成培训4381次,农民持证率达到57.9%,本区大规模经营持证率达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