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7字,读完约5分钟
青浦更绿。经过一场“硬仗”,位于青浦区霞阳街的董卿农场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圆满完成。根据规划,这块土地上不仅将有一个700英亩的开放式绿色公园,还将建设一些公共服务项目,如莲花池垂钓、森林采摘、有机博览会和文化展览馆。
青浦是江南著名的水乡。水是青浦最大的区位条件,生态是青浦最大的发展优势,生态宜居是人民最大的福祉。今年2月以来,在全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青浦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创造了“快、稳、好”的良好局面,“不违”村的创建正在蓬勃开展。
环境是民生。虽然青浦需要发展,但不能以破坏生态环境来换取美丽的经济数据,这已成为青浦广大干部群众的“绿色共识”。截至9月30日,青浦区共拆除违法建筑1306.5万平方米,占2004年至2016年13年1081.18平方米的120.84%,拆除总量超过历史水平。生态恢复也提前完成了节点任务。自今年5月以来,各种街道和城镇被拆除后的生态恢复以每月20%的速度得到促进。截至9月底,908万平方米的生态修复任务已经完成,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质量,为创建“无违村”奠定了良好基础。
目前,青浦区有300个村庄全部纳入创建范围,240个村庄申报创建并通过街道和乡镇验收,占全区村庄总数的80%,137个村庄通过区级审查验收,比年初目标高出37%。此外,通过5月和7月的两次“无违规村屋”建设检查,出现了10个基准村,如赵翔中埠村和崇古徐垚村。新的城乡面貌促进了建立的热情,激发了群众参与自治和共治的热情。
记者来到赵翔镇中埠村,眼前展现出一幅充满生机的美丽乡村画面。中埠村利用“赵翔三大整治”和“美丽乡村”创造的东风,在两年时间内拆除了所有农民的违章建筑,加强了河道整治力度,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在“五违四要”和“减地”的推动下,全部企业的违法建筑被拆除,近48万平方米的违法建筑在四年内被拆除,成为青浦区第一个“无违法村”。2015年底,成功进入“上海美丽乡村示范村”行列,并于今年4月被命名为“上海文明村”。
记者了解到,中埠村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重点,加强了对村领导和党组领导的考核,建立和完善了以村党组织为领导核心、村委会为主导、村民为主体的村级治理框架。以环境卫生、公共安全、违章建筑、人口管理等村庄治理问题为自治重点,先后组建了82名“小辣椒”志愿者,有效组织村组领导、年轻干部和村委会工作人员参与环境治理;组建了32名女性志愿者团队,通过凝聚和带动女性力量,有效组织女性代表和女性骨干参与管理;建立18人的网格化志愿者队伍,有效组织村委会工作人员和村民小组组长在全村开展安全巡查工作,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通过完善团队管理机制,激发村民自治的活力,基层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执行力不断凸显。2015年7月,村民自治在青浦区首次实施的“河长”制度,使村内16条河流得到有效治理,村民们一致鼓掌。
“村庄的美丽不是梦,村民致富也不是梦。”村民们说。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中埠村积极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淘汰大量落后产能企业,以发展“生态经济”为目标,形成第一产业与第二、三产业融合的大规模发展格局。通过规范土地流转和提高规模经营水平,充分利用中埠村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生态环境,积极培育和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形成以农村休闲旅游为核心的优质果蔬直供基地、枇杷园、珍贵园林、生态水稻种植基地、休闲垂钓区和都市现代农业等特色农业产业。目前,三个项目,包括古代稻田公园,房车营地和寄宿家庭,预计将在两年内完成。有了新的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可以在产业中找到工作,寻找致富的途径,他们的口袋自然会日益膨胀。
“无违村居”极大地增强了人们的忧患意识,让大家从内心认识和支持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真正实现了“三减四化”——减少隐患、减少人口、减少矛盾;美化生活环境,优化人口结构,提高村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
记者了解到,青浦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从一开始就着眼于长远,重点解决三个问题:一是解决“以拆换拆”问题,实现同步质量——主要目的是解决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问题;二是解决“只拆不治”的问题,实现“五违”并举——主要目的是解决安全隐患和尚未解决的矛盾。依托网格平台“眼睛和手”的作用,形成一套完善的“发现-处置-协调-解决”的长效机制;三是解决“拆迁”问题,实现整体管理并举——主要目的是解决长期管理和长期稳定问题,把“五违”整治与创新社会治理结合起来,取得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