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671字,读完约14分钟
白河镇(原青龙镇)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唐宋时期成为上海最早的对外贸易口岸。在那些日子里,青龙镇繁荣昌盛,闻名于世。米芾、任人发等历史名人在青龙镇担任要职,苏轼、苏辙、秦观、梅等文化名人为青龙镇赋诗。经过几千年的沧桑,清龙塔、龙平寺等历史遗迹都显示了白鹤曾经辉煌的历史地位。
近年来,白河镇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重大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道路建设,以古老的青龙文化为契机,不断改善民生,加快实施农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门户城镇建设,致力于重塑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镇的辉煌。
▲青龙塔和星龙机
青龙文化一直在无休止地传播,它已经成为一个区域性的文化品牌
灿烂的青龙文化无休止地传播,给白河人注入了亲近文化的基因。早在20世纪初,白河地区就有一个“曹太戏”场,还有一个名为“辛集民族音乐俱乐部”的丝竹班,与沪剧的发展源头有着交集。到1963年,沪剧大师丁是娥带领学生到白河采风、教唱沪剧,直接为白河发展了沪剧的特色文化,使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一种趋势。自此,以沪剧为核心的特色文化创作开始了几十年的创作之旅。
多年来,白河镇一直重视打造特色文化,并与上海上海剧院进行文化共建,依托剧团的专业资源和文化视野,拓宽发展白河特色文化的视野。60年来,两党领导人代代相传,见证了重要时刻,在共同建设的征途上留下了“里程碑”。1998年,白河镇被上海剧院列为“白河沪剧之乡”;2009年,与上海剧院签约建设“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沪剧)传承基地”;2012年,获得上海市剧院设立五个“白鹤沪剧学习馆”的许可,推动了以学习馆上市单位为龙头,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开展沪剧传承活动的城镇新体制的形成。在此期间,白河镇连续三届被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
▲与上海上海剧院共同签署《白河沪剧航行计划》
虽然以沪剧为核心的白河特色文化和青龙文化的固有印记有一定的历史基础,但要保持发展特色文化的活力,与时俱进,始终有必要做好沪剧的培训工作。白河沪剧少儿暑期培训班是白河沪剧的一个培训品牌,始于2000年,至今已有19年的历史。每年暑假期间,镇文化体育中心都会从当地小学、幼儿园和初中招收几十名青年学生,并邀请著名的沪剧明星和镇上一线沪剧骨干来开班,教授沪剧的基础知识、声乐技巧和经典唱段。他们成功地将两部优秀的沪剧《昕薇》送到了上海戏剧学校的沪剧班。何仪沪剧培训班重点培养村里基层的文学骨干,依托上海东方文化艺术指导中心的师资力量,每周三开展成人沪剧培训。百合的成人学校、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沪剧学习中心的日常培训以中老年人、幼儿、学生等目标群体为重点,形成了一个互补、全覆盖的培训体系。能够在“乡村舞台”上表演的文艺骨干人数已经从几年前的10多人增加到近70人。
自沪剧《草莓女》在“上海之春”新作品大赛中获得“新作品奖”以来,百合原创戏剧作品取得了重大突破,每年都在区级团体写作大赛中脱颖而出,并不时挺进市级舞台获奖。以“青龙镇”为主题的沪语演出,演唱了“青龙十景”,在具有青龙文化鲜明品牌的区组会议演出中广受好评。
发展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满足新时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近年来,百合相继创新推出了多个项目品牌,以促进大众文化在持续更有效地实施中蓬勃发展。自2007年以来,“白河沪剧节”每两年举办一次。在相对集中的一段时间内,大约有六个系列的活动,如沪剧表演,丝竹表演,儿童沪剧,展览和展览,使白河社区的人可以在他们的家门口享受丰富的“文化盛宴”,丰富相对贫困的业余精神和文化生活的城镇居民。
在每年3月的上海市民文化节文化服务日,白河镇和上海怀剧团联合推出了一个名为“歌剧快车”的多戏剧表演节目,以推广包括沪剧在内的中国传统戏曲艺术。每年10月的秋季,“青龙刘矩”一年一度的广场文艺节将隆重举行,届时将有代表白鹤文学艺术文化最高水平的文艺节目,包括沪剧、丝竹、书画表演、原创舞蹈等精选节目。,这将回顾和鞭策一年一度的文化工作在显示文学和艺术的本质的起重机。
▲青龙刘玉文艺节
农业现代化正在加速,农村振兴正在推进
今年3月初,第十届上海白鹤草莓文化节主题活动在上海白鹤草莓工业园举行。百合镇是“中国草莓之乡”。全镇从事草莓种植的农户约2300户,种植面积稳定在6000亩左右,其中有机草莓50亩,绿色草莓700亩,无公害草莓3700亩,年产量12060吨,年销售额1.5亿元。百合草莓特色经济产业园按照“优先发展核心区,稳步推进辐射示范区”的工作思路,重点实施了2499.2亩草莓核心区,开展了1900亩“草莓绿色防控示范区”建设,将草莓生产全过程纳入规范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确保百合草莓的质量和安全。2017年7月,“白鹤草莓地理标志注册申请”提交中国农业部。2018年1月,通过了品酒会,6月,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注册专家评审会议。白鹤草莓品牌进一步推广。
▲第十届白鹤草莓文化节
围绕草莓产业,白河镇在上海青浦区建立了白河草莓R&D中心,创建了上海草莓标准园。通过基地“面对面”,推出百合草莓品牌;制定了青浦百合草莓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7 -2020年)。今后,白河镇将继续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立和发展国有、集体、民营混合主导企业,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生产管理,统一种苗药品供应,统一包装销售,统一“三位一体”联动运作,推进我镇草莓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品牌化管理,有效提升我镇草莓产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品牌标准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
草莓产业是白河镇农业产业现代化的缩影。近年来,白河镇不断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和农民全面发展,努力赢得农村全面振兴的战斗。
▲百合草莓特色产业园区核心区总体规划
白河镇作为一个大型蔬菜镇,年种植面积稳定在1万亩,为上海市民提供了近8万吨安全、绿色、优质的绿叶蔬菜。2018年,根据上海市农业“三区划定”的要求,白河在三区划定阶段的总面积为27979亩:蔬菜13267亩,被列入全市十大蔬菜保护镇之一;6512亩粮食;8200亩特色农产品(草莓)被列入全市十大特色经济作物示范园。在三区规划的指导下,白河在不断完善、加强粮食功能区建设、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生产能力等方面,规划了“粮田区、菜地区和经济作物区”的结构。目前,百合31个合作社已通过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并逐步从无公害认证向绿色有机认证转变,农产品质量和附加值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有效增加。
近年来,白河镇不断推进村民自治实践,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全面构建新农村治理体系,有效调动和发挥了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良好的民间风格。全镇完善村务公开制度,在固定场所公开村规民约、村级财务制度等重要事项,定期更新村级财务状况,自觉接受村民监督。百合加快了村干部下沉的"一站两中心"建设,努力打通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为了进一步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每年都要对两个村委会的班子和成员进行民主评议,以加强村民对两个村委会工作的监督,巩固村民自治的基础。同时,百合将精神文明建设与实事求是、为群众做好事结合起来,推动全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生机和活力,举办“美丽白鹤人”和“丝绸之路名镇新白鹤”评选活动,引导农民遵纪守法、提高自身修养、崇尚科学、改变习俗,努力培育和创造现代新型农民。
积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构建跨行政区城市圈
白河镇围绕长三角一体化的高质量发展要求,以全面深化城市圈一体化为主线,以“政府引导、市场引领”为先导,以先行先试为基础;改革引领和创新驱动;分工合作,协调发展;“安亭、白河、花桥”城市圈本着平等、自愿、互利、共赢的基本原则,全面提升综合发展的能量水平和水平,努力把“安亭、白河、花桥”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综合优质发展的先进示范区和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节点。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同步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地区协调创新的重要标杆。
▲去安亭交流学习
目前,白河镇已经发布了“安化镇圈”发展路径图。到2019年,推进“安化镇圈”一体化发展的体系和机制将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工业园区和生态资源等领域将建成一批合作项目,基本形成紧密联系、整合对接、共建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格局,生态资源保障机制将基本确定,创新创业将逐步涌现,城市人口和产业要素将开始集聚,基本形成上海、江苏、浙江一体化发展格局趋势。到2020年,“安白华镇圈”整合发展将更加紧密,在党群共建、城市生态共建、产业发展共荣、社会发展共治等方面将形成一批有影响力、可复制、可拓展的共建项目。整合模式将深度整合,资源与环境将得到合理配置,城镇边缘和省界的概念将被消除,三镇一市的概念将形成,从而成为长江三角洲的新城市。到2021年,长江三角洲综合试验示范区将全面建成标杆示范区城市群的重要节点,建成以世界级汽车产业中心、一流门户镇和现代商务区为主导的高能新兴产业体系。基础设施全面联网,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向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拓展,与上海、江苏、浙江的协调发展格局全面形成。
▲去华侨城交流学习
领导党建是促进统筹发展的重要保证。白河将以长三角标杆整合为载体,引领示范区建设,全面加强党群共建,不断拓展合作深度和内涵,整合活动阵地和相关资源,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交流与合作,共同开展教育实践活动,实现创建成果共建共享,共同提升城市文明发展水平。
在规划指导方面,白河将以科学规划引领安亭白河花桥综合开发,启动示范区综合发展战略研究,制定三年行动计划及相关工作推进措施。制定镇圈协调规划,共同研究安亭白鹤花桥综合开发总体规划,进一步优化空各功能区布局,引导要素资源科学配置,规划和推进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具体合作项目,研究综合协调利益共享机制,加强示范区各区域税收优惠政策的规范化管理,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在产业和基础设施方面,三地将充分发挥产业基础、载体和人才等资源禀赋,进一步优化空产业发展布局,促进重大产业项目的协调对接,构建分工合作、互补促进、特色突出的产业融合新格局。三地将共同营造一流的商业环境,探索和推广上海和江苏省审批制度改革的最新成果,加快三地电子政务平台的横向对接和数据共享,提高行政服务的效率和水平。三地将加快跨区域对接道路建设,为远期规划道路做好项目储备,建设无障碍边界路网系统,加快无障碍互联边界路网系统建设。
未来,三地将协调公共服务需求,合作引进医疗、教育、养老、住房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促进三地优势互补、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同时,立足三地共同的吴越文化根基,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共同实施传统工艺传承保护工程,共同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打造文化旅游品牌。围绕“绿色美丽示范区”建设目标,三地将完善综合环境管理协调机制,加强水环境联合保护,开展沿江工业和生活污染控制,完善区域水污染防治;加强大气、土壤等环境保护,加强区域生态保护和环境敏感设施规避机制,共同治理跨境污染问题。
创新探索“投票制”,加快民生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的重点民生工程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科学有序推进政府重点民生工程,白河镇人大自2017年11月开始探索和实践政府重点民生工程投票制度。2018年,白河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首次实施了全国人大代表投票制度,10个重点民生工程获得通过。十大民生工程惠及面广,与我镇人民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白河镇人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已将10个民生工程列入今年政府重点工作。
重点民生项目投票制度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项目前期征集、项目前期评审和投票、项目监督和评估。每个阶段包括两个环节,分为六个环节:项目征集、项目初审、项目表决、项目监督和项目评估。
首先,镇政府办公室发布了关于征集白河镇政府重点民生项目的公告,并通过政府网站、微信公众账号“美丽白河”、村组公告牌等方式发布。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广泛关注和积极贡献。然后,镇政府办公室根据项目征集的原则和要求,对征集到的可行性建议项目进行分类、整理和筛选,并在听取镇人大主席团意见后,形成初步候选项目。同时,将建立一个“关键生计项目库”,以储存足够的备选资源,用于收集候选项目。
随后,镇重点民生项目投票制领导小组召开了以NPC代表为主体的社会各界论坛,收集对初步候选项目的意见,相关政府官员出席了论坛,综合考虑项目可行性,初步确定候选项目。随后,镇“投票制”领导小组将其提交镇党委会议和政府办公会议研究,并提交镇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会议审议,从而确定最终候选项目并提交镇人民代表大会表决。
在早些时候召开的白河镇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代表们举手表决通过了《青浦区白河镇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政府重大实践项目表决制度的规定》。民生类主要候选人的票数相差一般在20%左右,在全会上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根据每个项目的累计票数和票数水平,白河镇2018年10个重点民生项目最终被投票淘汰。其中天然气3,404户,5个村3,093户,3个住宅消防设施,3个住宅消防设施,“村村通”公交候车亭,11个社区健身设施改造,1,000个新就业岗位,300次定向就业培训,20名成功企业家,家庭医生“1+1+1”合同服务(60岁以上签约12,000人),新建名老字号幼儿园,综合治理1,297套旧住宅,新建2个村日
▲家庭医生签字制度
去年,全镇十大民生工程总体进展平稳,取得了预期效果。例如,在镇上,白河镇将有3544户居民用天然气入户,总投资5865万元,预计2019年第一季度完成;自2017年12月以来,严格按照要求,1297套旧住宅综合整治稳步推进。仅去年上半年,就修复了5.67万平方米的房屋,占工程实际总量的64%。
▲村庄改造
“投票制”改革措施有利于加强对政府重点工作的监督,有利于进一步落实NPC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权,有利于拓展NPC代表依法履职的途径,有利于推进重大民生工程的科学、民主、规范决策和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NPC代表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