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7字,读完约4分钟
5月20日,第12届中国艺术节在上海大剧院拉开帷幕,这是上海首次举办这一在中国规格最高、影响最大的国家级文化艺术活动。近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优秀剧目云集上海,也为上海市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
在闵行区的上海城市剧院,豫剧的现代剧《大渡沟》赢得了满座,整个剧院不时响起掌声。
“很兴奋,因为上海的豫剧很少。很难买到,也很难买到票。”观众说:“我们的家乡在河南,因为我妈妈从小就喜欢看电影。今天带她来真好。”
在上届中国艺术节上,豫剧院第三团凭借豫剧《焦》获得了“文化奖”一等奖。这一次,他们把重磅新作《重渡沟》带到了上海,争夺这个文化奖。负责人说,他们在闵行剧院抽签时,曾经担心这里的地理偏见,今天的上座率完全打消了他们之前的顾虑。
“结果超出了我们的预料。上海本身就有很多河流,多种文化可以融合。而且,观众的文化素质很高,尤其是我们豫剧。我觉得我们应该多来上海。”豫剧院第三团团长贾文龙说。
豫剧院院长李树建对记者感叹:“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文化设施和戏剧条件都很好。第二点是上海观众非常热情,很受演员欢迎。”
为了办好这次中国艺术节,上海在两年多前就开始了筹备工作。在全市众多的剧院中,有19家剧院被精心挑选,为全国各地的51部戏剧进行了102场演出,许多剧院也借此机会升级了硬件。除了市中心演艺圈的许多核心剧场外,嘉定、宝山、松江、闵行等郊区都选择了剧场,让全国各地的优秀作品更贴近大众。
就在上周,位于嘉定区的上海保利剧院迎来了中央芭蕾舞团的芭蕾舞剧《敦煌》,该剧的剧目非常精彩,甚至有很多观众来自市中心甚至周边城市。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观众告诉记者:“我是从淮海路11号线过来的,特地来看这部舞剧的。”
知识渊博的观众和热情的掌声让演员和表演者非常感动。
中央芭蕾舞团的演员郑宇(JUNG WOO)说:“每次我们在上海演出,都能感受到上海观众的‘热情’。”
芭蕾舞剧《敦煌》的导演费波说:“上海的观众非常专业,他们有不同的欣赏水平,所以上海对于所有的艺术作品来说也是一个更宽容、更大的舞台。”
除了剧场的选择,本届中国艺术节也将惠民发挥到了极致,60%以上的热门演出都是中低价票,让更多市民有机会进入剧场。
甚至在上海世博会、中山公园和赛会电子竞技馆,他们参加了中国艺术节的表演团体,并为市民准备了30场免费的公开演出,这让许多热爱艺术的人感到惊讶
“晚上,我得去看舞蹈课的决赛。一天是为了赶上赛场,今天我看了两场比赛。”观众说:“为人民服务才是真正为人民服务,我们的老人们生活得很幸福。”
来自全国各地的84位优秀集体作品的表演也将触角延伸到了上海的每一个角落。企业、社区和学校可以看到这些造福人民的演出,许多演出门票和网上预订甚至需要取消。
除了这些公益演出,还有正在上海展览中心举行的表演艺术和文化创意产品展览,以及在中国艺术宫开幕的三大杰出艺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展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正在成为一场全城共享的艺术盛宴。
上海市文化旅游局局长余秀芬说:“我们也在网上直播、录制和播放,并与观众互动,这使得成千上万的观众可以很容易地在线观看十二艺术节的作品。”中国的艺术节来自人民,所以我们必须回报他们。上海的文化底蕴非常深厚,人们对文化的需求也丰富多彩。通过艺术节,文化因素和气息可以渗透到城市的各个方面,如空气和阳光。”
近年来,上海各区不断加大文化硬件设施建设,通过各种文化节提升市民参与意识。十二艺术节的到来也对上海的文化建设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艺术商圈”、“百万市民看上海”等一系列活动在上海陆续开幕。地铁、机场和商圈都在转变成城市的文化客厅,将艺术氛围传播和渗透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从而激发上海独特的城市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