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50字,读完约5分钟
中秋节期间,开通不到一个月的上海诸光路隧道进进出出。这条隧道是第二届世博会的重点工程之一,它把闵行和青浦之间的“破路”变成了“大道”。过去开车至少需要半个小时,但现在可以在3到5分钟内通过。
随着各种项目进入世博会的加速,参展商、企业和市民将享受到越来越多的便利。“第二届世博会的重点项目已从11个增加到13个,其中12个在年内完成,另一个‘5号停车场项目’将提供优先于去年的临时交通服务保障。”上海市重大事务办公室副主任严敬表示,世博会配套工程建设和运行保障将为上海带来长远利益。
一批项目集中节点
从地图上看,微妙的变化正在发生:支持项目的范围从国家会展中心的核心区域延伸出来。然而,有13个关键项目要建立保持力量。涉及场馆改造1项、路桥项目6项、配套设施6项。“按照‘越来越好’的总体要求,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要求更高,特别是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严敬说。
这两个新项目是虹桥保税仓库和国家会展中心二层走廊东延伸二期工程。它最初是一个预备项目,考虑到条件的重要性和成熟性,施工提前进行。现在一个已经完成,另一个将在下个月底完成。
世博会的主要场馆——国家会展中心也被称为“四叶草”。在去年提升形象的基础上,今年世博会主馆改造更加注重内涵,解决了参展商“一店难求”的痛点。通过“增层”,1号馆和2号馆增加了近6万平方米的展览面积,帮助上海成为国际展览之都。目前,1500多人正在努力安装机电设备,预计将于9月底完成。
随着主体育场的改造即将结束,一些配套项目也在紧锣密鼓地迎接节点。9月底,诸光路地面路和天山西路将竣工通车;10月,北宅路地下通道主线、松泽大道立交桥人民非设施、世博5号停车场入口临时交通保障即将完成...在世博正门南广场,上海建筑工程花园集团的施工人员正在进行室外插花的结构施工。
市重点办工作人员李浩然说,有1万多人参与了“四叶草”周边地区的建设,加快了工程进度。上海建工集团国际展览中心展览规模升级项目部办公厅主任马绍东表示,主馆“加层”使用了4.29万吨钢构件,超过了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和徐浦大桥使用钢材的总和。在施工高峰期,2000多人连续工作,安全员昼夜巡逻,消除隐患。
商业环境优化也是工程建设的“翅膀”。严敬介绍说,去年以来,上海推进了项目审批流程的改革。主场馆改造包括审批材料和施工图纸,审批部门主动提供上门服务。最初,从项目建立到完成需要两年多的时间,但现在不到半年就可以完成。类似的经验将进一步推广到全市的重点项目。
工程加速推动创新
建设的紧迫性迫使技术和管理创新。钢构件比成人大几倍,最大长度为5或6米,这使得返工变得困难。“一旦规模不对,就会产生连锁反应,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项目建设负责人说。技术人员集思广益,采用bim技术来提高安装精度。
当时有一个有趣的场景:建设单位的人去了“居民”钢厂,而从事生产的钢厂却去了施工现场。事实上,这种管理模式是为了使通信更加顺畅,并确保安装程序的无缝连接。
主会场“四叶草”的“加层”改造已经结束
在新技术和管理的推动下,新的施工记录不断产生。上海隧道路隧道工程总工程师朱介绍说,路隧道是我国第一条“全预制装配式”盾构隧道,预制率达90%以上。北宅路隧道通过精心施工,成为上海第一条可以呼吸的绿色节能隧道。
服务人群更广泛
鉴于第一届世博会期间的交通、配套设施和安全问题,今年将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
结合第一届世博会交通评估,技术人员梳理了阻塞点,增加了松泽大道立交桥的人-非-设施-人-非-设施,以服务西虹桥地区和东虹桥地区之间的居民和非机动车交通需求。
“今年配套设施的突出特点是增加了交通的便利性和可达性,扩大了服务人群的范围。”李浩然说道。去年的道路工程重点解决了国家会展中心及其周边地区道路网络的“短板”,包括道路网络未成形、缺少小树枝和道路、步行连接不畅。今年,建设条件成熟,国家会展中心、中心城市和长三角地区的交通联系将得到加强。
例如,诸光路隧道为国家会展中心与西虹桥地区之间的对外联系提供了通道;北宅路隧道建成后,将连接外环和中环。徐岷路和天山西路将进一步优化区域路网。
随着项目的完成,虹桥商务区的区域价值将整体提升。刚刚竣工的虹桥保税仓库项目具有常年展示的交易功能,是发挥世博会溢出效应的重要平台。“四叶草”地下人行通道和二层人行道东延伸二期工程投入使用后,虹桥枢纽与国家会展中心之间形成了地面、地下和空三位一体的步行交通系统,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区域互动,提升了商业价值和会展服务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