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34字,读完约4分钟
溺水、中暑、车祸、心脑血管疾病频繁发生……每年的6-8月是院前急救任务最重的时期,这一时期的高温和高温考验着每一个从事室外急救工作的急救人员。8月14日,记者“蹲”在松江120急救中心(新城分局),记录了“生命卫士”在高温下奔跑的样子。"
松江平均120天有117趟航班
“有任务就有任务!古阳北路1425弄177号付梅药房有腹痛!”上午10点59分,她接受了急救任务。曹慧丽是松江新城120分局的一名急诊医生,她还没来得及吃完最后一顿饭。上午11: 01,她作为司机和担架员同时到达。
“时间就是生命。”曹慧丽(音译),一位40岁的妇女,说很少有人会在急救中吃得很慢,他们必须在任务开始后2分钟内离开。11: 08,120救护车到达了疾病现场。司机顾东海和担架手沈懿小心翼翼地将腹痛患者抬到担架床上,然后将车开到附近的第一人民医院的南面。在路上,在狭窄的救护车上,曹医生熟练地检查了病人的血糖、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迅速诊断出他们的病情,并立即对病人进行了急救。11点18分,救护车到达医院,并移交给急救医生。病人被带到急诊室。
在回来的路上,曹慧丽告诉记者,每年夏天,腹痛、中暑等身体不适的情况时有发生,中心每天的平均出行次数从2月和3月的109次增加到118次。这些痛苦看似平常,但对于急救人员来说,每一次急救都是“责任比泰山更重要”。值得一提的是,在三人急救小组中,虽然救援的主要负责人是车上的急救医生,但担架员和司机也是“半医生”,他们也需要配合医生救治伤病员。
即使在松江120急救中心,四处奔波也并不少见。在高温和高温下,该中心的51名急救人员正在全力以赴。他们有时也会头晕和感冒,但除非迫不得已,他们都坚守岗位。该中心办公室主任陆琴表示:“我们的120名急救人员从早上8点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冲到了松江的街道上,除了吃和喝耶戈。”从6月1日上午8: 00到8月15日上午8: 00,松江120调度指挥系统接听了15205个电话,完成了8626次出行,给7171名患者带来了希望。
轮班在三天内运行24小时
11点35分,刚刚完成下车任务的急诊医生范一回到中心就忙着录入病历。豆子的汗水顺着她的脸颊流了下来。"今天还好,只有33度,不热!"因为急救工作总是在路上进行,三天轮班,24小时待命,27岁的她自从加入这项工作一年多以来就一直又黑又瘦。
“既然你选择了做一个应急人员,你就应该尽力挑起救人和救人的重担。”范说这话的时候,也做了同样的表示。范刚来中心工作时,经常晕车呕吐,因为她不能适应救护车的紧张环境和崎岖不平的道路。回忆起最初的艰难岁月,她不仅没有抱怨,也很累,而且对这份特殊的工作充满了感激和敬畏。
说它特别,不仅是因为它面临着生命的脆弱,还因为它的工作时间不同于普通人,而且它需要24小时轮流值班。对于已经是母亲的范来说,她是累是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两岁以上的孩子。从事急救工作意味着每三天有一天一夜见不到小孩。她苦笑着说: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我必须欠我的孩子。”
更令人担忧的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在同一个变电站承担着同样的任务,而且他们还在三天轮班中昼夜不停地轮换。事实上,夫妻双方都是第一反应者也不例外。松江120急救中心有三对。“如果同一对夫妇在同一个班,如果他们有不同的班次,他们将不能每月至少见面20天。”陆琴说。在这方面,范和他的妻子都是第一反应者,很高兴他们在同一个岗位上有不同的班次,因为一个人值班,另一个人可以在家陪孩子。
在松江120急救队中,不仅有范这样的急救“新兵”,还有曹慧丽这样跑了几十年的“老兵”。夏天炎热的道路,炎热的建筑工地,狭窄狭窄的老式住宅建筑...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松江急救人员的身影和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