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00字,读完约2分钟

好消息。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松江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再次增多

2005年以来,松江区有条不紊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调查和发掘具有历史、文学、艺术和科学价值、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加强传承人建设。

近日,松江区政府公布了松江区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松江区首批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五个地段。

让我们来看看五个新添加的非遗留列表的基本情况。

阿里乌汤圆制作工艺

建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这种饺子用料讲究,做工精细,“皮薄、馅多、汤多”,吃起来鲜香糯嫩。四季菜的代表之一阿流汤圆,长期生活在四季菜居民的味觉记忆中,几代人都很熟悉。

木结构建筑的传统建筑工艺

通过精致的榫卯结构、精美的雕花梁和彩绘建筑、两人相拥的冬瓜梁,传统的木构架建筑工艺使优秀的古代家具和优秀的古代建筑相得益彰,体现了古代的哲学观念、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形成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文人写意山水园。

松江新增5项区级非遗名录和10名区级非遗传承人

点击莲香

以道具命名的“大莲乡”是一种民间舞蹈,供群众自娱自乐。一般用于庙会、节日、元宵节等活动,盛行于松江佘山镇天马一带和新浜镇白牛塘村一带。表演者手持莲香道具,哼着民歌,载歌载舞,这些都来自人们的生活体验。它们蕴含着深厚的民族精神和浓郁的地方特色,是江南农耕文化的衍生,是上海文化的奇葩。

松江新增5项区级非遗名录和10名区级非遗传承人

松江钹(农书)

松江铙钹起源于明代,兴盛于民国,传承清晰有序。它、评弹和弹黄是上海郊区的主要曲艺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松江农民书道具中只有一个铜钹。用松江方言边敲钹边说边唱极具感染力,对研究沪剧的艺术形式、民间特色、社会演变和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松江新增5项区级非遗名录和10名区级非遗传承人

庄晶船舶装箱

作为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庄井船拳起源于松江西部仓桥庄井村,至今已有260多年的历史。庄景舟拳共有6套拳击套路、2套健身练习和3种表演形式。《庄经传拳》具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是传统民间武术中的一朵奇葩,对传统武术的传承影响深远

松江新增5项区级非遗名录和10名区级非遗传承人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新增5项区级非遗名录和10名区级非遗传承人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4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