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9字,读完约3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目前存在治理投入大、清理压力的协调配合力度不够、企业主体责任难以落实等问题...这是近年来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面对这一系列复杂情况,金山区安监局在感到困难的同时,也探索了一条“多元化”的解决路径。
在最近一次走访中,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12月以来,金山区召开了多次化工管道安全事故隐患排查部署会议,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首的金山区油气输送管道保护和隐患整改领导小组,区发改委、安监局等十几个委员会组成成员,对金山区各类化工管道和地下管网隐患进行专项排查。
补救过程一度“陷入僵局”
通过调查发现,金山区共有8个管线隐患单元,其中10组管线(网)中有37个隐患点。整改难度最大的是位于上海金地石化公司的长输管道(彭波钛白粉厂的隐患点)。
对此,金山区安监局协调部部长李向记者表示,金地石化公司c3、c4管道有9个存量压力点通过鹏波钛白粉厂,由于间距不够需要整改,但由于企业主体责任无法落实,需要的大量整改资金无法分摊。作为管道企业,金地石化最初认为安全隐患是在管道建成使用后形成的。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资金不应由管道企业投入,而应由占用方自行解决。另一方面,钛白粉厂坚持所占材料的建设是合理合法的,手续也是完备的,因此有必要给予一定的拆迁补偿和整改。此时,由于各方意见不统一,他们都觉得理由充分,补救过程一度陷入僵局。
依法处理有“温柔”
为顺利完成国务院安委会和上海市安委会办公室发布的油气输送管道安全隐患整治工作,区安委会办公室专门成立了由时任安监局局长徐峰牵头的工作推进小组。一方面,它根据执法程序制作执法笔录,收集相关材料,与地区法院和相关法律专家讨论相关法律问题,并准备采取强制措施。
另一方面,在金地石化和钛白厂各持己见、僵持不下的情况下,为了和平解决这一棘手的整改项目,工作组主动担当了“老阿姨”的角色,带领多方召开了十多次协调会,反复为双方做了思想工作和利弊分析。第三方评估机构发布整改计划,对需要拆除和加固的隐患整改项目进行整理,并计算相应的工程费用。最后,经过不懈努力,双方最终就整改项目和整改费用分摊达成一致。
新技术有助于提高安全性[/s2/]
在金山区安监局看来,仅仅解决隐患和困难并不能真正做到“拒之门外”。只有通过提前和不定期开展现场联合演练,才能有效检验油气输送管道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进一步提高油气管道的应急能力和管理水平,为金山区油气管道的安全运行提供保障。据了解,金山区于2014年6月、9月和12月进行了三次联合演练,形成了独特的长效防范机制。对此,李玉楷说:“隐患的出现是在十几年和二十年的时间里慢慢形成的。很难一下子解决它们。如果能形成一个有效的预防体系,许多问题将会很快被发现。并控制它。”
对此,记者了解到,金山区公安局已经开始依靠信息技术来应对突发事件和进行安全管理,并形成了一套电子系统建设。目前,已初步完成金山区地下油气危险化学品管道信息管理系统(电子地图)的研发。接下来,它将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不断调整系统的运行模式。在紧急情况下,该系统可以立即对出发地点周围可能受到影响的区域进行整理,提供数据参考,有助于快速提前处置和人员疏散,并实现协助现场指挥和决策的功能,从而实现金山区油气管道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