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11字,读完约3分钟
靠种田一年能挣40万元,是石湖荡镇新源村村民曹去年取得的一个好成绩。“农村也能有所作为!”曹从15岁开始就扎根于农业,至今已有40年的历史。他对土地和农业有自己的坚持和执着。曹有着不怕苦、不怕累的学习精神和“机农结合”的先进思想,收入与城市白领相当。在不久前公布的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名单中,曹是榜上有名的。
“现在我一共承包了316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水稻。去年,平均亩产为258公斤。相关统计部门告诉我,这个产量在全市领先。”刚从田里回来的曹整理了一下衣服,得意地说:收获季节刚过,忙碌了半年后,他有了更多的空闲暇时间,但他仍不时去田里散步,这是他务农以来的习惯。
回顾曹40年的种田经历,不禁感慨:“幸亏政策好。”当家庭农场系统在2007年首次实施时,没有多少人敢在村子里尝试。“承包这么多,如果不能操作怎么办?”其他人的担忧在曹看来都是天赐良机。如果没有这项政策,就没有机会和这么多人签约。我对农业非常执着。自从我15岁进入这行,我知道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它。”曹毫不犹豫地向当时负责不到20亩土地的村申请承包126亩土地,成为松江区第一批家庭农户。同年9月,他参加了松江区第二次新型农民领袖培训,走上了规模化生产、科学种田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之路。
“人工成本太高,效率太低,不符合大规模生产的要求。”他对农业的热爱促使曹继续研究如何提高产量。“提高机械化程度”是他逐步总结出来的一条农业发展道路,并参加了“家庭农业劳动培养培训班”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班”...曹错过了学习的每一个机会。多年来,他不仅获得了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三级资质证书,还先后获得了拖拉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的驾驶执照。“当时,我正好赶上松江提倡发展一个机农结合的家庭农场。我从自己的口袋里买了拖拉机、收割机和其他农业机械。政府在这方面也有相应的补贴,这大大减轻了我们农民的压力。”2013年,曹成立了机农互助点,进一步探索机农互助的运作模式。目前,曹拥有4台拖拉机、4台收割机、2台拖车和2台植保机械。值得一提的是,他还独立发明了一种新型造埂机,使过去人工造埂时的挖泥、造埂、推平等工序一次成型,造埂结实美观,80米埂约5分钟即可完成,效率大大提高。
建立农机互助点,开展农机培训课程,引导和帮助其他农民提高农机普及率;为村里的残疾人和孤寡老人免费发放大米……在曹手里,农业经营“耍”了一个新花招,不再局限于农民自己的春耕秋收,而是成为曹回馈社会的一个新的公益载体。
曹互助社设立了一个培训教室,作为乡镇农业和家庭农场农业机械培训的示范场所。在过去两年中,这个培训教室在各区和城镇各级组织了10多个农学和农业机械培训班,有300多名学员。曹在依靠农业致富的同时,积极参与农业生产的公共服务。目前,曹已向石湖荡镇的残疾人和老年人免费发放了2200公斤大米和4000公斤西瓜。
在曹看来,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代人的努力,要积极创造机会,把农业知识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去。对孩子来说,从小就开始普及知识是必要的。当他得知石湖当将要建立一个社会学习体验点时,他主动与石湖当签订合同,开办农场,建立一个生态农业体验基地,让广大居民对农业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