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88字,读完约3分钟

如果农村人老了,找不到工作怎么办?近年来,新邦镇十分关注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群体的就业问题。通过镇村联动,关爱企业提供工作岗位,政府部门提供工作场所,村民申请自己的申请,帮助有能力、有意愿、有家庭困难的人实现再就业。这一举措得到了企业和村民的赞许。

松江新浜镇托底农村大龄就业困难群体

[/s2/

在新邦镇文化村一栋办公楼的车间里,十多名操作人员正在包装铅笔。熟练工人可以在5秒钟内打包一盒铅笔。在另一个车间,工人们正在包装卫生巾。在这里,按照每人每天完成的金额,工资按月结算,平均月薪为1800元,更多的人可以拿到2000元以上。

松江新浜镇托底农村大龄就业困难群体

这两个车间有30名工人,大多数都是五六十岁的人。其中有残疾人和他们的家人。村党支部书记吴说:“他们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中午一小时的用餐时间自动压缩为半小时。他们不愿意周末在家闲着,不得不加班。”

据新邦残疾人联合会称,许多残疾人因身体状况不适合长期工作,一些家庭选择自己的家庭代替他们。

目前,新邦镇有1180名注册残疾人,约60名残疾人受雇于服务机构。目前,文化村、徐家槽村、赵王村和镇级阳光援助基地共有4家民生服务机构,承接企业简单手工操作的外包产品。村委会提供工作场所,服务机构负责人具体联系企业。

松江新浜镇托底农村大龄就业困难群体

在雪地里帮助贫困家庭

残疾人、他们的家人和普通人属于困难群体,他们的总数约为140人。城镇提供的岗位基本满足了就业年龄组所有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的需求,解决了出行不便的困难,有效提高了这些弱势群体的家庭经济收入。

文化村的徐阿姨学历低,儿子的工厂面临破产,丈夫收入微薄。徐阿姨年纪大了还要照顾家里的生活,所以她不能去很远的地方,她在村口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三口之家的重要收入来源。

2011年,村里成立了残疾人服务社,为残疾人及其家庭提供工作。2014年,残疾人服务社更名为民生服务社,为有需要的家庭提供更广泛的援助。愿意来工作的村民没有年龄限制,他们还为每个人购买了400元的意外伤害保险,并支付了4金。

松江新浜镇托底农村大龄就业困难群体

基于村庄周围的辐射

2014年,新邦镇徐家槽村成立了生计服务机构,在满足本村就业需求的基础上,辐射到其他村,吸纳困难家庭成员。在镇上牵线搭桥,一家在切登镇注册的电力线路企业提供工作,租金、水电由村里补贴,25名村民被安置就业。这里实行固定工资,每人每天70元。

松江新浜镇托底农村大龄就业困难群体

余火珍今年52岁。几年前,她从手工编织行业退休。“当我老了,我的眼睛花了,我的手指不像以前那么灵活,我不能再这样做了。”然而,住在同一屋檐下的公公婆婆都是残疾人,需要她的照顾。离领取养老金的年龄还有好几年。她没有收入,不方便外出就业。村里提供的工作成了她最好的选择。俞火珍年轻时就有管理经验,工作努力,成为服务机构的经理,并获得了额外的绩效考核奖,月收入超过3000元。

松江新浜镇托底农村大龄就业困难群体

由于工作内容简单、手工,难度低,收入稳定,邻近的南阳村的就业困难群众也来到这里。在满足了村里村民的就业需求后,剩余的配额分配给了他们。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新浜镇托底农村大龄就业困难群体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3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