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44字,读完约4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如果非汛期是备战,那么汛期就是实战。长期以来,“防汛负责人”谢军患上了一种“职业病”。不管他听雨有多晚,他都会在收到预警后醒来并立即赶到单位;同时,也与各救援救灾队伍的同事形成了默契,在暴雨警告发布后提前赶赴危险地点。

记黄浦区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综合管理科科长

防汛干部“半路出家”[S2/]

"在20多年的职业生涯中,他们中的一半人都担任过防洪职务。"谢军,现任黄浦区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综合管理科科长,从事防洪工作十多年,被认为具有较强的防洪业务能力。

“虽然我一上班就参加了区防汛办公室的防汛工作,但当我真正挑起这个担子时,我还是觉得责任不轻。”他告诉记者,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我们必须向一线防汛干部和工作人员征求更多的意见。

“例如,道路,社区排水趋势,如何导致管网,为什么有水积累,无论是维护管理或基础设施短缺。”总之,每次有事发生,防汛科长都必须找出原因,“你不能让学费白交。”

记者了解到,市区采用的排水标准是每年一次(相当于每小时36毫米的降雨量),一旦积水压力超标,就变得非常高。“近年来,每年汛期都有20多场暴雨和700多毫米的降水,多次出现超标现象。”

他介绍说,如果降雨量几次高于36毫米/小时,城市排水系统将面临严峻挑战。据记者了解,市政道路的疏通和维护、居民区的排水管网、道路雨水入口处的垃圾清理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排水速度。

每年汛期前,谢军应到一线堤防和易积水地区检查了解现场情况,督促和指导各防汛相关单位认真做好防汛准备工作。他说:“如果暂时不能解决,就需要记录下来,以便将来在实施相关项目时,一起进行改造,以确保安全。”

就这样,十多年来,他领导实施了90多个易积水街区的排水系统改造,有效缓解了老城区街区长期存在的排水问题。

准备实战并练习“秘密”[S2/]

从2008 "8?. 25“暴雨”,2013年“费特”台风,去年5个台风,今年9号台风“利什马”,在每年持续100多天的汛期,在台风、暴雨和天文潮的严峻考验中,他能及时赶到岗位。

在同事眼里,他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非汛期的各项准备工作,认真调度所有应急救援成员单位,处理好汛期的每一个反应。

“这些是已经发展了多年的默契。各单位有必要形成一种工作惯性和习惯。年复一年,让每个人都明白什么时候做这项工作,在什么情况下应该作出什么反应。”他泄露了秘密。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默契也不是一夜之间达成的。每年春节过后,谢军都开始实施防洪计划。"为了不留下任何错误,一些计划被退回来重写三次."

在暴雨警告期间,水积聚在一个街区,但是在责任区的救援队长时间无法联系,所以不得不派出其他救援队来弥补这个位置。后来,我意识到他们在一个集中的会议上,他们的手机是静音的。“地区防汛办公室对单位领导进行了约谈,并对他们进行了严肃批评,要求他们认清会议与救援的关系,确保类似情况不再发生。”

记黄浦区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综合管理科科长

谢军说,今年9日,市民们真正感受到了台风“利希玛”的威力。“当去年的台风任务还历历在目时,我就知道今年的防御还有许多细节需要改进。”

此外,他说还有无数的数据和资料等着分析和总结,还有连续的不眠之夜等着值班。“防台是防汛工作中的一项特殊作业,是对身心的一次极端考验。”

像闹钟一样听雨是一种习惯

"每年汛期的情况总是不变的."谢军告诉记者,起初他不知道防汛工作这么忙,非汛期备战,汛期实际作战,汛期结束后总结研究问题。

例如,今年的黄浦区在早汛期经历了暴雨,在梅雨期间持续下雨,使得降雨量达到400毫米以上,超过了前几个汛期总降雨量的一半。

最让他担心的是早晚高峰,那时人流量很大。“当暴雨等极端天气发生时,城市的正常运行受到很大影响。有时,为了抓住时间,只能提前调度。”因此,多年来,我们患上了一种“职业病”,那就是当我们听到雨声就在夜里醒来,准备出发。

记黄浦区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综合管理科科长

他说,在黄浦区,桥下地铁站的周边地区,每次暴雨都很容易积水。由于该区域仍难以改造,处于视频探测的盲区,每次暴雨来临,区防汛办公室将提前对现场进行检查,确保险情得到及时处置。

25岁的谢军(音译)是一名党员,他经常说自己是防洪应急阵线的普通成员。多年的抗洪工作离不开同志们的支持、理解和信任,他只做好本职工作。“要动员这么多人做同样的事情,我们需要互相尊重,要有更多的耐心。”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记黄浦区应急管理局自然灾害综合管理科科长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1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