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83字,读完约5分钟
在松江区黄浦江上游,离河边不到500米处有一片保护林。它曾经是一片“无人之地”,但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具有乡村田园风格的文化营地。
在营地里,绿树遮住了太阳,阳光透过树枝照射进来,在土壤上留下一个美丽的影子;在森林里,由废旧轮胎制成的秋千、攀爬网和三三两两的吊床充满了亲近自然的气息。
近两年来,位于松江叶榭燕京村的“幸福老人村”因其创新的农村就近养老模式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不仅老村西侧一处长期废弃的集体土地已被利用,而且相邻的3亩森林也已被开辟和共享。因为“让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的理念,这个地方让很多人期待了一段时间。
昨天,在快乐老人村举行了蜗牛文化节,这里的“慢时间蜗牛村文化营”也对外开放。
“让老人和孩子在一起”,探索并建造上海郊区第一间跨代学习空室
在蜗牛文化节上,300个老人和120个孩子聚集在一起举行剥毛豆比赛。四季豆堆积在我们面前,四季豆被剥去外壳...老人和孩子,有些很专注,他们的手非常快,而其他人是平静和悠闲。
让人觉得有趣的是,现场不仅会评选“最快”,还会设立“蜗牛奖”,奖励“最慢”的毛豆剥皮速度。年轻和年老的团队剥掉毛豆,尽情享受。此时的毛豆是农村的一道时令菜肴,老人围坐在一起剥毛豆是快乐老年村的日常生活。这场比赛让孩子和老人一起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原始味道。所有参加比赛的老人都来自燕京村,其中近200人年龄超过70岁。
" 10分钟剥500克!"比赛结果出来了,第一个获胜者是81岁的沈桂芳。参与者和观众都发出阵阵赞叹。
农村文化营将主要建在一个跨代学习的空房间里。所谓的“代际学习”是指不同代的老人和幼儿要一起“学习”,孩子要和爷爷奶奶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快乐老村”创始人蒋说:“老人和孩子之间的‘陪伴’方式可能会对老人的心理和精神产生一些微妙的‘奇妙’影响。对于孩子来说,这也是一个学习如何尊敬老人的机会,同时体验原始的郊区农耕文化生活。”
目前,幸福老村创建团队申请的“代际学习空屋”已获批准和资助。这不是第一个概念。根据数据,在美国,截至2015年,大约有500个“老年+儿童教育”联合办事处。
据了解,上海郊区没有这样的跨代学习空室。江说:“两年来,我们在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基础上,让农村老年人在熟悉的地方、熟悉的生活方式下享受到了特殊的养老照顾,同时开展了各种公益项目,吸引了许多学校和儿童的参与。在新开办的农村文化夏令营中,我们希望探索一些不同的方式,比如为祖父母开设一个班级。在相互陪伴的同时,我们可以发掘和传播传统文化、乡村文化和孝文化,也可以植入一些有趣的乡村田园体验。”
村里建了一个“红色站”,党的建设引导各方继续参与农村公益事业
在文化营地,旧瓦罐位于竹林下,废弃的古砖被建在新基地的水井里。此外,还有沙坑、木制秋千、乡村小火炉和乡村小餐桌,让人眼前一亮。
在过去的两天里,住在快乐老人村的老人有了一个活动的好地方,所以他们可以在无事可做的时候转身。
众所周知,从荒地变成自然文化营地前后只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但这一过程不是由专业团队安排的,它的展示是许多志愿者参与的结果。从轮胎、草坪和其他建筑材料,铺设花坛和小径,在文化营地的门口和树枝上做鸟笼,等等。“从规划设计、建设到开放运营,农村文化营地强调共建共享,同时也是一个社区建设和农村生态治理的过程。”江对说道。
在农村文化营建成的当天,燕京村村委会、幸福老人村等四个地方党组织也签订了三方合同,建设“红色驿站”,在党建工作中发挥主导作用。未来,我们将以野协燕京敬老院党支部为依托,实现农村养老、公益、文化党建资源的参与和共享。
例如,松江中心医院、国家在线上海松江供电公司、叶燮学校和宋林公司在当天参与了合作建设和签约,是长期以来为幸福老年村提供帮助和志愿服务的单位。今后,他们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农村文化营地建设。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次蜗牛文化节上,诞生了一个名为“蜗牛宝宝”的公益品牌。其亮点是探索公共福利发展的可持续性。快乐老村的创始人之一薛敏说:“蜗牛是我们想要创造的一个品牌卡通形象,代表了我们憧憬的村庄里的慢节奏生活和养老,也代表了老人和幼儿,以及所有需要被照顾的弱势群体,感受着慢节奏生活的温馨体验。在农村的慢时光里,变老是快乐的。这就是我们提倡的农村养老精神。”
“近年来,快乐老村项目得到了许多爱心企业和志愿者的支持。例如,目前正在实施的"微孝早餐"项目是在关爱企业的支持下,让村里160多名老人每天免费吃早餐。但是如何促进公益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呢?我们希望找到一个更合理的机制来支持这些养老公益项目的落地。”江坦率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