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14字,读完约3分钟

田野里长满了绿色的稻子,四周的沟渠是娇艳的睡莲,田埂上长满了茵陈、枸杞和马兰头等中草药...这是松江区新浜镇文化村创造的“稻莲共生立体农业”场景。

描述:立体土地开发利用模式实现“一田多收”。张哲伦照片(下同)

像许多传统的农村地区一样,远离城市的文化村一直依靠传统农业“生活”。一年中的一个季节,平均每亩收入约为1800元,农民收入低,所以他们看天气,吃东西。土地是农村发展的命脉。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创造更多的价值?在文化村奋斗了几十年的村支书吴,一直在思考,终于把目光投向了村里看似固定的“一亩三分地”:“土地上也能做出好文章。”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后,文化村今年在北部种植集中区开辟了一个20亩的“莲稻共生”立体农业试验场。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一田多收”

七块田地,两个水面,一个山脊和一英亩土地是按照“科学”比例规划和布局的。这样,在有限的耕地上玩的“新把戏”就是真正的经济账户。吴给我们算了一个详细的账目。“一亩地可以种两瓣睡莲,可以种10根根茎。每朵花在花期是100朵花。每5元的市场价可以提高5000元。”这种立体的土地开发利用模式真正实现了“一田多收”。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一田多收”

描述:松江区新邦镇文化村打造“稻荷共生立体农业”

除了“稻-莲共生”,文化村还有20亩“虾-稻共生”田。稻田周围的沟渠饲养了市场上受欢迎的小龙虾,使稻田的经济产量翻了一番。“小龙虾可以吃田里的杂草,它的排泄物可以被送回田里。今后,除了草药,还将在田地里种植果树。”吴对未来的发展已经了如指掌。第一阶段试验成功后,吴计划在全村的家庭农场推广这一模式。“将来可以发展乡村旅游,这样游客就可以自己捕虾、采莲了。”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一田多收”

描述:为消除“养殖污染”,文化村采用“人禽分离”的“林下养鸡”模式

在文化村,除了在稻田里种睡莲,“林下养鸡”多少有些“与众不同”。为了保护美丽的农村,许多地方已经实施了退休和零售农业,以结束“农业污染”,这是农村地区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然而,畜禽养殖关系到农民的“餐桌”,也是许多农民不可分割的生计来源。因此,“它不能简单地拆除”。吴介绍说,经过村委会班子成员的酝酿和村民代表大会的集体讨论,他们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人鸟分离”。生活区是禁地,家家户户的臭鸡舍都被拆除;村东南的林地为适度养殖区,规模鸡舍由当选的养鸡专家和有就业需求的农民承包建设。当鸡被宰杀时,村民们得到一笔“奖金”,每个家庭每年可以在森林下提供三只肥鸡。“这样,鸡就被饲养起来了,这也保护了村子里的生活环境。林地阻挡了耕作对生活区的影响,鸡粪返回森林以促进森林中树木的生长。”吴对说道。

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一田多收”

农村振兴是基于工业振兴和文化村“一田多收,林下养鸡”的立体农业发展模式,也使这片土地焕发出更多的活力。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松江新浜文华村立体农业实现“一田多收”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