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64字,读完约9分钟
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本市郊区小城镇社会保险试点的意见》,启动了松江等区县小城镇社会保险试点工作,永丰街、中山街和松江工业区东部新区为首批试点地区。2003年9月,松江区小城镇保险工作正式启动。
城镇保险是新时期上海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一项新的社会保险制度,是基本保险和补充保险相结合的综合性社会保险制度。其基本社会保险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等。为实现“五险一金”,政府主管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和管理,一次性为失地农民缴纳不少于15年的社会保险费;补充社会保险是政府引导和鼓励建立和实施个人账户积累制度的制度。乡镇保险模式的框架可以概括为“24%+x”,其特点是平台低、灵活、覆盖面广。它是根据上海新一轮城市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当时松江等区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提出并实施的。
以人为本的社会保障势在必行
随着农村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三农问题,尤其是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也是全国小城镇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之一。
上海的城市发展正处于一个新阶段。现阶段,重要的是要遵循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必须正确处理中心城市与郊区的关系,真正实现城市的繁荣昌盛和郊区的实力与水平。这使得郊区农村城镇化成为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上海发展壮大的重要支撑点。然而,面对在郊区实施“三个集中”战略中出现的众多失地农民,如何真正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增强郊区实力,不仅取决于城市发展本身,也取决于人民生活。所谓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正是区政府所追求的。因此,探索适合上海城市发展、旨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显得尤为迫切。
松江曾是远郊的一个农业县。经过六年的发展,其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了一个迫切的阶段。新城、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轨道交通、降低商业成本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都将松江推到了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前沿。因此,松江在郊区的跨越式发展中也率先遇到了各种困难,其中之一就是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大量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这已经逐渐上升为影响松江跨越式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自1987年以来,松江已有39931名被征地劳动者。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预测因素,87,350名农民失去了土地,人均耕地不足0.2亩。由于政策本身的不完善,《上海市需要集体所有土地建房的农业人口安置办法》(市政府令第62号)中对被征地劳动力的安置和补偿只考虑了就业问题,没有考虑社会保障问题。不同的土地利用状况使现实矛盾和问题更加突出,并在失地农民中滋生了许多不解情绪。
改革、发展、稳定是松江开拓创新发展的追求目标。不管哪个环节有问题,都会影响松江的整体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并首次将“以人为本”写入党的文件,充分说明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因此,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如何解决松江城市化发展带来的不稳定问题,实现松江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松江当时及以后发展的重中之重。
振宝在松江的成功实践
作为郊区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综合工作,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思想解放,不仅是干部的思想解放,而且是所有与乡镇安全有关的对象的思想解放。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把做好乡镇治安工作作为一项造福人民的实事工程,坚决不搞形象工程,即减少开支、减少工程、减少工程、勒紧裤带。2003年9月,区委、区政府召开了推进镇安全工作的动员大会,把推进镇安全工作列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重要议事日程。全区各级领导认真学习乡镇安全政策,把握本质,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切实维护农民切身利益的高度理解和推进乡镇安全工作,为全面推进我区乡镇安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同时,以城镇、街道和公园为基点,积极对广大“镇保”对象进行政策宣传和引导,从舆论氛围上营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2003年9月底,在实现思想认识逐步统一的过程中,区委员会成立了松江区推进城镇保险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区委员会宣传部、区委员会研究室、区办公室、农委、经委、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民政局、住房和土地局、公安局、民政厅、医疗保险办公室、总工会和社会保障中心。城镇、街道和公园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在全区形成了完善的工作网络。
为保证组织的有效运行,全区把学习和消化乡镇保险相关政策知识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工作。区领导带头学习城镇保险政策,区推进城镇保险办公室成员参加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组织的培训,各街道镇和园区分别对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工作人员进行了培训。在操作层面,组织人员不仅学习城镇保险政策,还熟悉操作程序并参加试点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和实践,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镇保在全区的影响力和认知度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指导下,在广泛听取和征求区人大常委会、区政协、有关职能部门、乡镇和公园的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讨论和研究, 我区城镇保险实施方案经区委常委会议和区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为我区积极稳妥推进城镇保险提供了政策依据。 在此基础上,区政府先后制定了若干操作性文件,指导全区工作。
该计划的制定为真宝在全区的全面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九亭镇小银村和新桥镇民一村两个试点单位的成功探索,也为镇保的顺利推广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两个试点村的情况和特点各不相同,但它们在整个地区都具有代表性。由于小银村原有耕地的开发利用,实际人均剩余耕地不到0.2亩,失地农民没有养老和劳动吸纳程序,但乡镇每年都给予一定的补助。然而,由于工业发展,民一村的大部分耕地被征用,同时还办理了养老和吸纳劳动力的手续。据报道,一些项目,人均剩余耕地不到0.2亩。根据上述两个村庄的不同情况,失地农民的户籍和社会保障是通过征地项目来实现的,然后将这些村庄迁走进行社区建设。原被征地劳动者按照“政策引导、个人选择、书面承诺”的原则参与城镇保障。通过两个村的试点,我区乡镇保险的实施方案得到了完善,有效地促进了全区乡镇保险的顺利发展。
在全面推进乡镇保险的过程中,要坚持“整合不同行业,优先发展不同行业”的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行业”和“行业”的作用。由于乡镇安全工作涉及面广、部门多、情况复杂,各部门密切配合尤为重要。区委、区政府各部门、各镇、各公园都把镇安全工作作为当时的头等大事来抓。一线干部带头努力工作。遇到问题时,相关职能部门可以积极协调解决,齐心协力解决困难,确保各环节畅通。
农民的长期社会利益和持久公平
松江的发展应该惠及整个地区的几十万人民,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普遍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到去年3月底,全区已有10多万农民参加了城镇保险。城镇保险的实施提高了全区失地农民的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加快了松江农民的城市化和市民化进程。
许金华,前九亭镇松湖村农民,1997年因土地使用参加农业保险,每年获得180元。参加城镇保险后,他认为不仅保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24%+x”城镇保险模式中的基本社会保险部分“24”已经由政府主管部门组织实施和管理,实现了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工伤等“五险合一”。认识到他和其他许多人已经失去的安全范围的扩大和保险种类的增加。当市、区的领导到基层调查镇上的治安工作时,一个农民拉着领导的手说:“镇上好富民啊!就像政府为我们的人民生了一个孝子一样,我们不担心我们的老年保健问题。”城镇保险的实施使普通百姓能够享受长期福利,体现了持久的社会公平。
松江城镇保险的实施将所有的失地农民纳入城镇保险范围,为他们提供了长期保障,从源头上减少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群体矛盾,解决了松江经济发展的后顾之忧,有利于维护松江的长期稳定。同时,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将大大提高他们在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力,促进就业,从而促进松江经济更快、更好、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健全的社会保障加快了经济发展速度,加大了改革力度,增强了稳定程度。
乡镇保险实施后,全区推进撤村建队工作,有序推进社区建设,撤村建队农民率先成为乡镇保险制度的受益者,并从转变观念、接受新知识、新观念、参加各种就业培训、提高文化素养和城市生活能力、开始全新生活开始。这种城市化进程的洗礼,实际上加速了松江的城市发展进程,提升了松江的城市发展水平。城市面貌的加速改善、居民素质的普遍提高以及居民生活方式和质量的不断优化,进一步改善了城乡二元结构下的不协调发展,提升了松江城市的能源水平,提升了松江城市发展的内外部形象。
松江作为上海城市发展战略中的第一个新城市,应该在包括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内的各个方面走在前列。提高郊区的实力水平,实现与城市的对接,是市委、市政府实现新一轮大发展的重要举措。城镇保险的实施不仅促进了松江市的发展,也促进了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联动,有利于提升松江的综合实力和上海城市发展战略的整体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