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776字,读完约7分钟

为了满足一个40多岁的鼻咽癌病人的愿望,他们专程去50公里外的七宝古镇买他小时候吃过的蛋糕;一个孤独的病人不喜欢医院食堂的食物,所以值班护士帮他做晚饭、饺子、馄饨、面条和饺子,这些东西每天都以不同的方式为他烹制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作孽之后,我只是在医院里摸了摸死者,又回来抱了宝宝……”我周围的长辈的话让年轻一代,一个在“姑息治疗”病房的护士,有点尴尬,但并没有让她放弃她的自愿选择——与她的同伴一起创造一个“爱的港湾”,陪伴病人走过生命的“最后旅程”。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日前,金山区金山卫镇召开了先进事迹专题汇报会。故事的主角是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爱心港湾”志愿者团队。他们用无私的奉献来诠释“姑息治疗”的深刻意义,即“临终关怀”,这使得志愿服务的力量震撼人心。

“与物理治疗相比,舒缓护理更多的是在探索患者的精神和精神治疗,这种情况非常罕见。”一位在现场哭泣的观众激动地说。

关爱让晚期癌症患者奇迹般地好转

江阿波,80岁,是金山林挺镇的一位老人。奶奶皮肤黝黑,又小又瘦,但是她的眼睛很亮。她通常在家做一些农活,并帮助带她的曾孙。

然而,这位看似普通的老人曾经是一名晚期癌症转移患者,在被医院诊断和判刑后,他只剩下不到两周的时间了。现在,她已经离开人世一年多了。这一切都应该从金山卫镇的“舒缓治疗和护理”开始。

2014年底,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姑息治疗”病房,接收晚期癌症、高龄和器官衰竭患者。对于来这里的病人来说,医院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减轻病人垂死的痛苦。

“医生不仅要治愈疾病,还要治愈他们的心灵。来到姑息治疗病房的病人基本上已经宣布药物治疗无效。因此,我们更关心的是如何减轻患者的痛苦,注重心理上的舒适与安宁。”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副书记高告诉记者。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舒缓护理”在普通人的概念中意味着“临终关怀”。江亚波是2016年初病房里的病人之一。

刚到病房时,江奶奶瘦得皮包骨,吃不饱,喝不饱,整个人都变了。她不得不每天吃六七片止痛药来减轻疼痛。看到江奶奶如此努力地工作,病房里的医护人员都感到很心疼,总是尽力减轻她的痛苦。只要护士有空,她们就会帮奶奶按摩身体,陪她聊天,并想在精神上帮助奶奶振作起来。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医务人员和志愿者知道阿朴信仰佛教,但不会阅读,他们经常读佛经,给阿朴·江讲故事,有时讲几个小时。奶奶有了说话的对象,心有了寄托,精神状态逐渐好转,甚至饮食也正常了。几个月后,江亚波不仅可以照顾自己,还可以做一些简单的家务。当她无事可做时,她会去病房里的其他病房陪其他病人聊天。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随着江奶奶病情的好转,她已经不符合病房的入院条件,医院通知她的亲属将她从医院接回家。然而,得到好消息的江奶奶却不想回去,而是想留在医院里。

“这里很好,有人和我聊天,医生、护士和姐妹也很好,我住得很舒服。”

江亚波并不是唯一一个高度赞扬“姑息治疗”病房的病人。自病房成立以来,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经收获了20条横幅和4封患者家属的表扬信。

2016年,姑息护理病房荣获全国“关爱生命、奉献爱心”称号,成为上海仅有的六个单位之一。后来,他们被授予“全国临终关怀社区示范基地”的称号,“姑息治疗”的探索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

据说病人自己成了志愿者

在“救助关怀”病房里有一支“爱心港湾”志愿者队伍。这个志愿者团队由医务人员和公众组成,有40或50名正式志愿者。他们经常利用空的闲暇时间陪伴他们的病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给他们送去温暖。

俞平,一个90后青年,是一名理发师。他19岁开始志愿服务,并在姑息治疗病房做了两年志愿者。临终病人的理发经常面临心理和生理上的挑战。病房里的许多病人卧床不起,不能自理。有些病人,患有疾病,触摸时会感到疼痛。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有些病人已经很长时间不能洗头和理发了。再加上身体虚弱,理发应该更加小心和耐心。”俞平说:“有一个大叔,他的头发油腻腻的,还粘着雪花状的头皮屑。这可能是由于长期注射和药物。还有一种特殊的味道。他的头发很脆弱,当他的剪发器移动时,他的头发似乎被连根拔起……”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俞平正在做的事情对许多人来说是不可接受甚至是不可理解的,但他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快乐。

“有一次,一个陌生人突然在街上拉着我的手。我很惊讶,问发生了什么事。他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你最后一次给我父亲理发了,谢谢。”我仍然记得那个家庭成员真诚的眼神和动人的表情。我只是作为一名志愿者做了一件小事,但我的家人一直都记得这件事……”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除了医务人员和公众,在“爱港”志愿者团队中还有几名特殊志愿者。沈阿姨就是其中之一。沈阿姨乐观开朗,笑起来红润。看到她的人永远不会把她和癌症患者联系在一起。

然而,沈阿姨早在几年前就不是这样了。2009年,沈阿姨患了乳腺癌,接受了手术。2012年复发后,她进入了癌症晚期,并造成了肝脏损伤。这时,当她丈夫因糖尿病几乎卧床不起,而她的儿子又健康不佳时,沈阿姨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了解情况的病房护士长杨慧峰主动联系了沈阿姨,一有空就带她出去旅行,让她相信周围有人关心她。就这样,沈阿姨逐渐建立起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渐渐地,沈阿姨不再为自己的病想太多,而是把自己放在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身体状况越来越好。2014年,“姑息治疗”病房一成立,沈阿姨就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用自己的“同理心”关爱患者,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表达自己,希望能帮助更多像她这样的人走出困境,重获新生。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在“爱港”的志愿者队伍中,有很多这样感人的故事。

把爱聚集到一座山上,给予真爱,把伟大的爱传递给世界

自从“姑息治疗”病房建立以来,几乎每三天就有一个病人死亡,这可以说是见多识广。然而,从病房的医务人员到志愿者团队,他们都把这短暂的时间视为最宝贵的时间,并尽最大努力为病人服务。

为了满足一个40多岁的鼻咽癌病人的愿望,他们专程去50公里外的七宝古镇买他小时候吃过的蛋糕;一个孤独的病人不喜欢医院食堂的食物,所以值班护士帮他做晚饭、饺子、馄饨、面条和饺子,每天用不同的方式为他烹制;每个护士手里都有一本日记,记录着每个病人生命的最后一点一滴...

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除了每天的护理工作之外,医护人员经常陪伴患者,问候、聊天、看报、微笑、握手、触摸,每一个动作都是献给患者的。

在病房设计中,出家的温暖无处不在:客厅、沙发、电视机、洗衣机等。为了避免长期卧床病人的压疮问题,医院专门设置了10张气垫床,并定制了几十张棉床单供病人使用。

医院经常组织医务人员学习中医、心理学、民俗等知识,并将其应用到护理工作中。对于一些最终想回家养老的病人,金山卫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也设立了“家庭护理”来发挥家庭医生的作用,并定期让家庭医生来护理病人。

“有些人想在生命即将结束时回家。考虑到这种情况,我们推出了“家庭护理”。今后将在服务方式上进行更多的探索和创新。”高对说道。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金山卫镇志愿者:用爱心陪护病人走过"最后一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5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