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97字,读完约3分钟

东方。com记者黄立春6月19日报道:今天下午,金山区幼儿园课程建设暨国家文化技能培训项目(一园一品)展览在金山区文化中心举行。枫泾幼儿园的“古镇寻画”等11场演出和甘香幼儿园的“土布贴纸画”等10场展览,体现了金山区将民族文化和地方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丰硕成果。

稻草土布贝壳"变"教具 金山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根据当地条件解释“海洋捕捞”的特点

“渔民的子女依赖海洋,他们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父母外出捕鱼,孩子在家捕鱼。”一首童心未泯的渔歌,伴随着孩子们扭腰捡贝壳的节奏,似乎把观众的思绪带到了金山海附近的小渔村。漕泾幼儿园的表演《抓海》体现了海钓与学前教育相结合的特点。

稻草土布贝壳"变"教具 金山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描述:漕泾幼儿园“抓海”

民歌说渔民的孩子也有许多海的名字。一群孩子一个接一个地说着大海的名字。一个胖胖的小女孩和她的朋友一起唱道:“我的名字没有海。”“没有海吗?”“因为我身体胖,大家都叫我肥海。”"哈哈哈,因为我胖,大家都叫我胖海!"孩子们生动的表演让所有的观众都笑了。民歌还列举了海里的各种鱼、虾和螃蟹,孩子们对回答彼此的话充满了自豪。最后,在来自海外的父亲的号召下——“胖大海回来吃鱼了”,观众们也对大海感到了深深的情意和感激。

稻草土布贝壳"变"教具 金山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描述:杨珊幼儿园的孩子们,稻草生肖和稻草龙

同样位于金山海岸线上的杨珊幼儿园也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当地资源,将农村自然物产运用到儿童的日常运动和游戏中。在杨珊幼儿园的展区,记者看到用稻草编织的生肖动物非常天真,孩子们围坐在桌子旁,用贝壳制作创意工艺品。据杨宏伟主任介绍,“稻草音乐”和“钓鱼乐”是杨珊幼儿园的两大特色课程。前者变废为宝,教师、家长和孩子开始用稻草编织。织草龙不仅是当地民俗的体现,还可以与儿童户外运动相结合;后者根据杨珊镇的渔村文化,在幼儿园里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渔网区,展示了各种各样的捕鱼器具,并结合幼儿的特点,创造了一个捕鱼的场景,让幼儿可以亲自参与拉鱼的操作,看着自己手中的网拉上拉下,体验“钓鱼的乐趣”。

稻草土布贝壳"变"教具 金山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充分利用无形资源

据专家研究,金山最早位于6000年前。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也为后代留下了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金山区的学前教育工作者巧妙地将林挺腰鼓、芦香土布、珠玑灯、廊下莲香等“无形”元素融入幼儿园课程,使这些民间瑰宝焕发出勃勃生机。

稻草土布贝壳"变"教具 金山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描述:穿着土布的孩子制作土布贴纸

在金山腹地绿乡镇甘香幼儿园,老师和学生们表演了与“布”一样精彩的表演。在舞台上,孩子们穿着各种土布制作的服装,像职业模特一样行走,挖掘出“土布的新时尚”;在展览区,孩子们用剩余的布料制作带有浮雕感的贴纸。“根据不同年龄的儿童在小、中、大班的特点,我们设计了不同年龄的‘吐蕃文化’活动的目标和内容。”据该校校长卢成介绍,小班注重感知,带他们去看布展,在家里找布匹,听老人讲布匹的故事;中班的重点是了解变化和用途,进行土布运动器材的生产,土布时装秀,了解土布来自哪里,观察棉花种植和纺纱线;大班以欣赏和创作为主,设计制作土布贴画、土布服装和土布情节剧表演。

稻草土布贝壳"变"教具 金山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描述:林挺幼儿园腰鼓表演

无独有偶,林挺幼儿园也将2013年列为上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林挺腰鼓”,通过关注小世界、大步迈进、欢庆亲子秀的步骤,形成了教师、孩子、家长三位一体的腰鼓参与模式。正如导演Xi·梅辛所说:“热爱林挺腰鼓,发挥腰鼓精神,讲腰鼓故事,画腰鼓书画,有腰鼓精神,让孩子健康玩耍,快乐起舞,让腰鼓文化从幼儿阶段就得到继承和发展。”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稻草土布贝壳"变"教具 金山将"乡土文化"融入幼儿园课程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103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