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68字,读完约4分钟
为了实施南京路步行街东延伸工程,加快南京东路延伸段商业业态的调整,近日,慈昌里和慈廉里商铺立面改造工程已经启动。其中,慈昌里为文物保护单位,慈廉里楼为优秀历史建筑,两栋建筑将按照优秀历史建筑保护与修缮技术规程恢复原建筑的肌理和风格。
事实上,今年仍有许多像慈昌里和慈安里这样的老建筑在欢迎保护和修缮。记者从区房管局了解到,“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将完成近2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历史保护工作的重点是优化历史建筑的功能形式,大力促进文物的开发和利用,在四大景区打造不同的文化品牌。
“实施最严格的保护”
黄埔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资源丰富多样,风格独特,是上海市中心城市景观保护区最集中的地方之一。历史风貌区和区内优秀的历史建筑共同构成了空“点、线、面”相结合的复杂的历史风貌体系。外滩、恒富、旧市政厅、人民广场等4个历史文化风貌区,84个特色保护街区,37条特色保护道路,36条特色保护街道。有1-5批289处优秀历史建筑和537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文化资源丰富,种类繁多。
如何有效保护这么多珍贵的“珍宝”?黄浦区按照“实施最严格保护”的要求,从完善日常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入手,努力建设“一张图、一个网络、一个数据库、一个系统、一套机制”,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张图”系统地规划了“十三五”规划中历史风貌保护和利用的总体方向、蓝图和总体规划,并坚持要有蓝图可循。“一个网络”是指优秀的历史建筑完全融入到网格化管理中,从而拓宽与历史风貌保护相关的投诉举报渠道,强化处置流程。“一馆”是成立历史建筑保护专家委员会,依靠专业力量加强对优秀历史建筑修缮和装饰的技术指导。“一个系统”是建立历史风貌保护和利用的综合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开展优秀历史建筑普查,并将其录入电子管理系统,实现动态数据管理。“一套机制”是将各职能部门团结在地区日历保险委员会的工作平台上,形成事前干预、事中跟踪、事后总结的良好互动局面,共同研究复杂而全面的问题。
通过“一幅画、一个网络、一个图书馆、一个制度、一套机制”的建设,可以最细心地呵护黄埔区的历史“瑰宝”。
提升四大景区的文化品牌
“十三五”期间,黄浦区的历史保护工作重点是在四大景区打造不同的文化品牌,完成近20万平方米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开发。
在外滩历史文化区,“十三五”期间,黄浦将加快外滩“第二立面”历史建筑的功能置换,重点改造外滩中心项目(179街坊)、老城区建筑(160街坊)、国际医疗中心项目、北京东路沿线等一系列公共建筑,推出金融集聚区品牌。
在恒富历史文化区,黄埔按照“带建设项目、改善民生、改善环境”的原则,结合房屋修缮、社区微更新和微改造、市政改造、城市绿化和环境综合整治,实施了南昌路74弄、110弄等历史保护建筑和内部房屋的综合修缮工程,提升了恒富的整体品质,打造了“组合拳”形式的高雅生活街区品牌。
在人民广场的历史文化区,主要功能是创造文化展示和创造表演艺术世界的品牌。人民广场的风貌保护与表演艺术和文化功能区建设紧密结合。从恢复历史剧院的功能和激发其活力出发,对一些历史建筑进行了修复和重建,如大世界、历史博物馆、中国大剧院、黄埔剧院和长江剧院。
在老城厢历史文化区,“十三五”期间,黄浦区对老城厢的部分历史文化遗产采取了抢救性保护措施,实施了紫苑、文庙等一批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利用,努力打造老城厢“上海文化、江南文化、红色文化”的新地标和名片。
重建历史建筑的功能模式
除了政府的引导之外,优秀的历史建筑所有者或使用者自发进行的改造和商业调整也是历史风貌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三五”期间,黄埔将自行调整功能布局,占地约13.5万平方米,建筑近30栋。项目主要为非住宅办公楼,如三菱外汇、东亚银行广东路102号、四川中路299号、山东中路145号仁济医院、北京东路190号沙美大厦。
除了四大景区的成片开发和单体开发外,黄浦区的历史保护工作还将重点放在两个历史功能区,包括:加强滨江岸线工业遗产街区的保护性开发,加快黄仓库、滨江五库、世博浦西公园等工业遗产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评价。现在,滨江五馆的改造和开发已经完成;着力推进红色遗存的保护和修复,完成了《新青年》旧址、共青团中央旧址等一批红色历史遗址的保护和修复,有效再现了黄埔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