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28字,读完约1分钟

5月5日18: 00,长征-5 B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空站首战告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正式拉开帷幕。在这次航天任务中,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再次展示了其实力,其研发的光学窗口元件、压电陶瓷、耐磨涂层、高温隔热屏等元件和关键材料为火箭的成功发射保驾护航。

长征五号升空 又见嘉定“智造”

星敏感器光学窗口组件是此次发射中首次使用的新材料组件。“星敏感器是航天器的眼睛,我们的组件相当于护目镜。”R&D团队的核心成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研究员赵丽丽介绍说,此次发射装备了新一代载人飞船,将通过模块化和通用化设计进行再利用,其中星敏感器是需要回收的设备之一。"这就对星敏感器的保护装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由于飞船返回时高速穿过大气层,摩擦会产生高温,因此保护装置的隔热性能受到了极大的考验。在没有国际先例的情况下,她的团队花了五年时间进行独立研究和开发,最终形成了这种装置。“该部件可以保护星敏感器不受损坏,并具有极好的光学特性,这不会影响在轨航天器。精确定位。”

长征五号升空 又见嘉定“智造”

压电陶瓷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它能把压力转换成电能,实现机械信号和电信号的相互转换。它可以在打火机、加湿器、汽车和飞机上找到。同样,它也是火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记者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一个实验室里看到,这次火箭发射只使用了一片薄薄的压电陶瓷。串联的部件可以给火箭“脉动”,不断监测火箭的健康状况,保证火箭的正常运行。

长征五号升空 又见嘉定“智造”

与普通压电陶瓷不同,火箭上的压电陶瓷不仅要适应高加速度、宽频带振动等恶劣环境,还要有抗辐射和抗高冲击的能力,同时要保证在极高温度和极低温环境下的探测灵敏度。早在20世纪60年代,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就率先在中国开展压电陶瓷研究。经过几代研究者的不懈努力,上海硅酸盐研究所的压电陶瓷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压电陶瓷是传感器的关键部件,这一技术的成熟也将推动我国高温压电传感器技术的发展。”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R&D团队核心成员、副研究员周志勇表示,该技术也可应用于核电厂、机械制造等领域。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长征五号升空 又见嘉定“智造”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9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