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33字,读完约7分钟
如今,越来越多的市民喜欢户外健身。那些环境优美、体育设施齐全的体育公园已经成为许多上海市民健身的场所。
近日,青浦赵翔体育公园对外开放,浦东新区前滩体育公园部分区域投入使用,受到附近居民的好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申城有10多个户外运动公园。
宋杰住在闵行区合川路,是一个体育和健身爱好者。他通常下班后去踢足球并保持健康。昨天,他问“全能”的朋友们:从5月20日开始,上海有164个公园24小时开放——上海市民周围的体育公园越来越多,他们还能保持24小时开放吗?
不仅仅是“草加设备”
体育公园最大的特点在于体育体验与生态自然的结合。体与绿的结合,首先要保证有足够的场地,其他设施满足周围的健身需求,最好一年四季都充分利用。
弘毅住在闵行区,是一名公路赛跑运动员。她经常去闵行体育公园跑步。夏天开花,秋天银杏叶。朋友们总能看到她沐浴在美丽的风景中,在朋友圈里专注于运动。闵行体育公园于2004年对外开放,是上海第一个体育主题公园。它不仅有开阔的草坪和宽阔的湖面,还有篮球、自行车和钓鱼等体育设施。
上海市体育局相关人士表示,各职能部门高度重视体育公园的建设。上海先后建成闵行体育公园、普陀体育公园、黄兴体育公园和上海市民体育公园,配备篮球、足球、羽毛球、健身步道等设施,深受广大市民和健身爱好者的欢迎。
什么是体育公园?20世纪90年代,欧洲出现了体育公园的概念。《世界公园》一书中对体育公园的定义是,体育设施和体育场位于风景如画的公园中,在那里举行体育健康活动和体育竞赛,以吸引居民观看和休息。显然,简单的“草加设备”无法涵盖体育公园的内涵。
上海市社区体育协会副会长刘欣说:“体育公园一般是指体育健身设施较为齐全的专业公园,用于各类比赛、训练和市民日常休闲健身。在规划和设计中,他们应该整合各种活动。生态绿地向这个方向发展,强调活动的多样性,满足各个年龄段使用者的需求。”
体育公园最大的特点在于体育体验与生态自然的结合。目前,上海的体育公园可分为三种类型:特殊型、休闲型和健身型。年初开业的上海市民体育公园和足球公园,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特种足球公园;前滩体育公园也是一个以球类运动为主的公园。公园内有4万多平方米的天然草坪,适合足球、美式足球、橄榄球、棒球、板球、垒球等运动;赵翔体育公园集生态、运动、休闲、娱乐于一体,拥有bmx自行车场、生态步行道、攀岩活动区、网球场、篮球场、慢跑跑道等健身设施;位于聚源新区的北水湾体育公园是嘉定第一个体育主题公园,也是上海唯一一个设有沙滩排球场的体育公园。公园内有健身步道、篮球场、足球场、门球场、网球场、游泳池等设施,大大缓解了嘉定北部公共体育场馆不足的问题;中国国家队最近在上海训练。训练场所在的后派尔体育公园位于闵行区浦江镇,占地53亩。公园里有三个新建的11边天然草地足球场。
体育公园如何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健身需求?资深体育评论员段翔说:“体育公园是身体和绿色的结合体。首先,我们必须确保有足够的活动场所。其他配套设施可围绕健身需求进行。最好考虑到它们一年四季都能得到充分利用,并且需要室内和室外设施。合并。”
应该表现出更多的“关心老人和年轻人”
体育公园不仅要打开公园的物质“边界”,还要打开功能“边界”。群众体育是主要的体育项目,可以配置更多适合老年人的健身活动,并与儿童活动场所相结合。
市民涂小姐错过了在上海体育馆观看中超联赛的机会。“这里交通便利,设施齐全。在周末看香港比赛,在附近购物和吃饭是一种习惯。”徐家汇体育公园正在翻修。她对未来充满期待。“这里将建一个没有围墙的体育公园,看球、购物和生活的体验将会更好。”
城市体育公园作为市民的健身活动,是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数据显示,2017年,上海新增体育场馆314.3万平方米,人均1.96平方米。上海市民对体育场馆的满意度为81.8分,明显高于往年。上海的目标是到2020年达到人均2.4平方米的体育场馆。上海新兴的体育公园正在帮助实现这一目标。
当然,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体育公园也有进一步完善的空空间。上海市政协委员朱栋、卢晓聪、陈培杰、芮乃伟在《关于推进本市体育公园建设的建议》中指出,上海徐家汇体育公园和上海市民体育公园足球公园的建设为上海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开了一个好头,但体育公园的建设和管理仍有很大改进。
据专家调查,上海的一些体育公园是值得改进的:第一,它们是封闭的,与城市空隔绝,缺乏开放性和便利性;二是标识不清,无障碍设施配置不全;第三,公共服务期减少,老年人免费健身项目和体育项目减少;第四,场地面积小,功能单一。朱东建议,体育公园不仅要开放公园的物质“边界”,还要开放功能“边界”,注重大众体育,强调普遍性和广泛性,以满足市民的实际健身需求。
"体育公园更注重不同人群的综合健身需求."相关专家建议,在推广无障碍场馆的同时,体育公园可以为老年人配备更多的健身活动,并与儿童场馆相结合,以体现更多的“关爱老人和年轻人”。
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
目前,上海正在建设6个体育公园,体育部将通过政策引导,推动公园和绿地体育设施建设。让更多的体育公园24小时开放需要职能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
上周末,位于古北洪松东路的体委+杜明体育公园入口非常热闹。随着青少年训练的恢复,公园内的儿童足球、美式棒球、壁球、垒球、篮球和网球场馆逐渐恢复了人气。据场馆运营商称,“这是一个具有浓厚体育氛围的国际社会。目前,周末参加训练的儿童人数接近600人。”
“这块地原来在高压线下,附近有垃圾处理站。由于长期无所事事,非法建筑大量存在。”上海钟毅体育场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义介绍说,改造成体育公园后,不仅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健身需求和学生的体育课需求,还显著改善了整体周边环境。此外,企业还投资3.2亿元参与了闵行文化公园的“体育交流+红馆”项目,占地260亩,室内面积2万平方米,3个室外足球场。据悉,这是体育场馆建设中常见的ppp模式——政府与社会资本的合作模式。
据上海市体育局相关人士介绍,上海目前仍有6个体育公园在建设中,如虹桥体育公园、长兴岛体育公园、南桥体育公园和松江体育公园。体育部门加强“体育绿地、体育旅游和体育教育”的整合,通过政策引导,积极推进公园和绿地体育设施建设。
根据规划,正在改造的徐家汇体育公园将成为上海首个24小时开放的公共体育公园。改造后,既有户外体育设施,又有休闲绿地,这将大大丰富市民参与体育活动的形式。
让更多的体育公园24小时开放需要职能部门和市场参与者的共同努力。针对相关建议,上海市体育局明确表示,将会同市绿化市容局,结合公园绿地建设的要求和《上海市公园绿地市民健身体育设施建设指南》,研究整理体育公园空体育室的开放时间、便利性、功能定位、项目设置、公益性服务标准和运营管理模式。
位于色彩缤纷的城市徐汇绿地的24小时开放的“洛克公园”篮球场为其他寻求24小时开放的体育公园提供了技术支持的典范。得益于相关智能技术和场馆硬件的支持,无论是清晨还是傍晚,篮球迷都可以通过24小时无人值守的智能密码扫描进入体育场。体育场运营总监表示:“24小时开放的体育场解决了高尔夫球手工作时间和运动时间之间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