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4字,读完约5分钟
根据闵行区的说法,提起紫竹高新区是闵行人的骄傲。这里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尖端人才,是上海南部闵行科技创新中心核心区建设的重点。近日,上海紫竹高新技术开发区被评为“上海改革开放的标志性首例”!
在358个案例中脱颖而出:“上海建立了第一个以民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全国紫竹高新区”[S2/]
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实习期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探索和总结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生动实践和重大成就,大力弘扬敢于冒险、率先垂范的改革精神,市委改革办公室、市委宣传部组织了“上海改革开放标志性第一案”的征集活动。
最近,“上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个改革开放案例”的出版,成为上海40年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生动写照。其中,紫竹高新区申报的“上海第一个以民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全国紫竹高新区”案例,经过三轮评选,从全市358个申报案例和140多万字的申报材料中脱颖而出,成为评选出的40个具有时代特色和上海特色的标志性创业案例之一,也是闵行区唯一入选的案例。
从2001年9月起,上海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批准建设,并于2002年6月奠基;2003年被列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06年3月通过国家省级开发区的审查和公告;2011年6月,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作为第一个以民营企业为发展主体的国家高新区,紫竹高新区如何在16年的风雨中与时俱进?
四大方面:推动紫竹不断突破自我,提高自身能量水平
紫竹高新区之所以能够持续推进,与以下四个方面密切相关:
市场导向的体制和机制是灵活的。紫竹高新区作为我国开发区建设的突破和创新,大胆探索特色鲜明的发展模式,采用开放、多元化的所有制结构理念,成为国家高新区中唯一一个由政府、企业、高校共同投资、民营企业市场化运作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过体制、机制和管理的创新,以及市场化的运行模式,社会经济资源的整体运行效率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
激活创新型企业家的活力。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关注以信息软件、数字视听、生命科学、航空空电子、新能源和新材料、智能制造为支柱的产业结构。引进AVIC通用电气航空电子、中国商用飞机客户服务、中国广东核电、电力风电等多项国家和省(市)重大项目;吸引了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通用电气、东丽、埃克森美孚、博格华纳等财富500强企业设立R&D中心和地区总部,成为跨国公司人才溢出的重要来源,促进了相关高科技产业在高新区的集聚。依托中国首个国家级网络视听产业基地——中国(上海)网络视听产业基地,建设云计算中心、高清制作中心、节目交易中心等公共平台,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
优化创新资源的分配。紫竹高新区注重资源、资本、技术、人才等创新资源的集聚,积极支持创新活动的开展,建立良好的资源配置机制,最大限度地集聚国内外优质高端创新要素,激发现有创新要素的活力。园区依托高校科技资源,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构建以紫竹创业投资公司、紫竹创业孵化器、小苗基金为核心主体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
工业服务正变得越来越完善。[/s2/]高新区以超五星级标准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优质、专业的“保姆式服务”,通过建立客户三小时快速反应机制和专职项目经理机制,为高新区发展的标准化和国际化整合奠定基础;设立了海创基地特约办公室、闵行高端人才服务中心、闵行区人才服务中心紫竹分中心、海外人才管理服务站四个服务窗口,为各类人才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构建了企业结算、人才招聘、人事代理、知识产权、科技创新、科技金融、公共平台、物业管理的“白金”产业服务体系。
紫竹高新区从建设之初就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提高服务意识,进一步推进园区管理职能转变。在发展的同时,高新区通过不断改善生产和生活设施,努力建设生产-城市一体化园区。16年来,紫竹高新区始终立足于初步确立的目标和功能定位,注重探索和应用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的措施。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综合新城初步形成,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城市化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未来,紫竹高新区将继续扩大园区内配套的住宅地产、教育培训、医疗服务、医疗保健、休闲娱乐、商业机构等服务设施,逐步实现生产与城市的一体化,逐步成为集高新技术产业、商业、医疗保健、教育与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园区,不断帮助闵行打造品质卓越、生态宜居的现代化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