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66字,读完约3分钟
描述:七宝古镇位于浦惠堂的中端,有1000多年的历史。(数据照片)
地处江南腹地的闵行区,逐渐形成了独具闵行之美的生活哲学。上海上海美术馆近日开展了一项特别的收藏活动,人们可以通过珍贵的视频照片一窥江南生活。随着丝竹的演奏和剪纸的飘扬,充满文学风格的江南生活生动地呈现在人们面前。由闵行区政协主办的“谁不记得江南出版的《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书籍”活动将持续到4月25日。
活动期间,谁不记得江南“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学史书的正式发行。这个城市正在飞速向前发展,但是如果旧的生活痕迹没有被正确地记录下来,它们将有消失的危险,而这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就是“以书养史”和“以史为镜”。
第一次完整地讲述浦惠堂过去的生活
上海是一个与水息息相关的城市,所以很多地名都来自它,浦惠堂也是如此。浦惠堂位于上海的西南部,虽然不长,只有不到20公里,但却是这样一条小河,源源不断地为江南文化和上海文化提供着重要的养料。
闵行区七宝镇位于浦惠堂的中端。在这个千年古镇,两岸有一座三孔石桥——蒲惠堂桥,由当地人徐寿和张勋于明朝郑德十三年(1518年)修建。那是500年前的事了,浦惠堂河在桥下静静流淌。
在西面,穿过九亭和四景,浦惠堂见证了曾经繁荣的农耕文明时代。
东至徐家汇、漕河泾,浦惠堂也是海派文化的见证。
有人说浦惠堂是一个“地理图腾”,人们触摸到了它背后的江南文化和上海文化。但在此之前,它没有自己的“故事书”。《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史书籍中的浦惠堂被业内许多专家公认为该系列中的佼佼者。这种“善”主要体现在它对于梳理历史脉络的意义上——它第一次完整地阐释了浦惠堂过去的生活、周围的风俗、历史特征及其社会影响。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甘露认为,浦惠堂对史料的运用非常真诚,其写作风格简洁明了,让人在阅读时产生很大的情感共鸣。
不仅恢复历史,而且从中发现营养
上海著名作家沈嘉璐提出了一个特别有趣的观点。他认为,位于徐家汇地区的斗山湾,是中国职业教育的雏形。
1864年,成立了图山湾孤儿院,后来成立的图山湾孤儿工艺工作室配备了各种工艺工作室,如绘画、雕塑、印刷、木刻和金属加工。虽然它成立之初只是一个接收孤儿的作坊,但它无意中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翻开了重要的一页。
沈嘉璐认为,土山湾不仅从技术层面改变了中国教育的面貌,而且在文化意义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除了物理、化学和地理之外,塔山湾孤儿工艺厂也非常重视品德教育。
作为一个记录闵行地方历史文化的系列,没有人能回忆起江南的“发现闵行之美”系列文学史书不仅还原了历史,而且无形中从历史中发掘了营养。沈佳璐说,很难找到在土山湾长大或工作过的人。随着这些人年龄的增长,如果这段珍贵的历史没有用文字如实记录下来,那么以后的人将永远没有机会目睹这段历史。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一系列的意义在于历史的“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