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6字,读完约6分钟

庆祝土地改革完成

1951年4月7日,梅陇镇召开会议,庆祝土地改革的完成。来自各行政村和机构、学校和组织的3000多名农民聚集在朱航镇庆祝。交通大学的学生向大会提交了写有“劳动人民翻身”字样的横幅。代表大会通过了《农村爱国主义公约》,提出了加强人民武装、加强农业生产、保护牲畜和农具等任务。,并当众焚烧了压迫农民几千年的封建旧土地契约,全场顿时响起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描述:1951年4月7日,梅陇镇的农民焚烧地契,庆祝土地改革的完成

1950年8月,上海县根据《土地改革法》和华东军政委员会制定的华东土地改革具体实施办法,在清理土匪反霸、生产救灾、发展农会等一系列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在北桥、沙溪进行了土地改革试点。首先,它动员群众和划分阶级,然后没收、征收和分配土地和财产,最后重新检查和动员生产。经过50多天,试点基本完成。同年10月,全县土地改革全面展开,并于次年2月结束。土地改革不仅在农村地区进行,也在城市郊区进行。新井区和龙华区作为城市郊区,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城市郊区土地改革条例》和《上海市郊区土地改革实施办法》进行土地改革。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1950年12月,新井区朱寨镇和龙华区梅陇镇被列为该市郊区的试点镇。1951年2月,两个区的土地改革全面展开,并于同年12月结束。上海县、新井区、龙华区的土地改革工作始终坚持领导发动群众,严格把握土地改革的政策界限,做到典型示范,点带面,循序渐进,确保土地改革工作顺利完成。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土地改革期间,上海县、新井区和龙华区共征用土地134,788亩。土地改革后,中农、贫农和农工都拥有土地。土地改革前,上海县的平均家庭规模从5.51亩增加到7.69亩,县内拥有土地的比例从58.8%增加到84.1%。新井区从每户6.21亩增加到8.25亩,比重从57.4%增加到80%;龙华区从每户6.56亩增加到9.4亩,比重从51.1%增加到73.1%。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在土地改革中,农民不仅获得了土地,还获得了其他生产和生活资料,如农场动物、农具和食物。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农村土地占有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耕者有其田”的理想成为现实,长期束缚的农村生产力得到了历史性的解放。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了引导个体农业走合作之路,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刚刚完成农村土地改革的上海郊区,按照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迅速开展了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发展了互助小组,试点了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在土地改革过程中,为了解决生产困难,许多农民在传统的“亲帮、帮帮、帮帮”的基础上组建了临时劳动互助小组。1951年2月,马桥区邓青乡沈永红临时互助小组成立了全县第一个常年互助小组。基于自愿互利和平等交换的原则,它实现了劳动、畜力和农具三个互助,解决了劳动强度和农具之间的矛盾。当年每亩水稻的最低产量从上一年的150公斤增加到200多公斤,因此互助合作对团队成员很有吸引力。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在此基础上,1952年2月,沈永红互助小组在上海县成立了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邓青乡第一农业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由10个中农和1个贫农组成,其中9个属于同一家庭,另外2个与这9个家庭关系良好。合作社的积极赞助者是四个经济富裕的家庭,他们勤奋耕作,多年来作物产量较高,在家族中有较高的声望,并渴望扩大农业再生产。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一方面,他们看到了互助小组其他成员尚未发挥的潜在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看到党和政府号召农民组织和发展生产,于是他们积极地发起并成为组织合作社的核心人物。作为对合作互助的回应,共有5户家庭缺少劳动力,其中3户家庭和4户家庭由兄弟发起。他们认为参加互助合作社可以帮助解决劳动力和农具方面的困难,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因此,上海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是自愿组织起来的。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描述:1952年2月,上海县第一个初级农业合作社、马桥区邓青乡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合影

该合作社共有耕地158.55亩,大部分连接在一起,土壤肥沃,适合种植水稻;人口55人,其中专职劳动者10人,兼职劳动者20人;完整的农具和农场动物,包括9头牛、1台水泵、9台水轮、2台碾米机和10台犁;充足的肥料,饲养22头猪。合作社制定了组织方法,主要包括土地股份和集体耕作;劳动统一分配、民主计分、劳动报酬;按土地和劳动力的比例分红;耕牛、泵车和其他农具得到统一估价和使用;统一保留生产资金;成立领导小组,选举生产、文化和经济委员会主席和成员;执行记录保存和会议制度,每晚进行一次工作评估,每周一进行一次总结,每月进行一次总结。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红星先进农业生产合作社

1952年8月,在中共上海市郊区工作委员会的帮助下,新井区朱寨乡南漳自然村顾晓迪农业生产互助小组被改造为南漳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底,南漳合作社扩大到周围九个村庄,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人数从14人增加到202人。更名为红星农业生产合作协会,下设七个分会,是当时上海郊区最大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描述:1955年10月18日,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成员在打谷场上研究一份关于农业合作的报告

1955年,水稻、小麦和棉花分别比上年增长9.7%、67.7%和19%。1956年,红星农业生产合作社转变为红星先进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社会管理委员会的集体领导和分工负责制,取消土地分红,在初级社会的基础上划分生产队。生产队分为劳动强弱、技能高低、干部和积极分子等几个劳动群体,平均每组13.4人。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全社会实行“三包一奖”,按原合同成本计算,不补足余工和余本。会员的工作评价分数采用“大包装、小评价”的方法,根据劳动、技术、劳动态度、农忙和简单农活进行评价。成员收入按农业净收入折算,年终结算时扣除平时预付生活费(每月3-5元)和合作社发放的大米。会员的年收入一般在300元左右。

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高层次社会实现了土地等主要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是一个完全社会主义的合作经济组织。与初级社会相比,先进社会可以进行农业基本建设,更大规模地采用新型农业机械,这为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实现农业技术改造创造了有利条件。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70年70个瞬间 上海县第一个农村合作社原来在闵行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