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51字,读完约15分钟
描述:闵行区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在城市运行中推进“一网统一管理”,是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的“牛鼻子”工作。闵行区自2010年建立联动机制以来已有十年,解决了大量沉积在社会基层的城市管理问题和民生问题,形成了许多实践和有益的做法和经验。
目前,闵行区继续坚持“用一个屏幕看世界,用一个网络管理整个区域”的目标。按照“系统集成、数据采集、联合物流联动、共享开放”的要求,紧紧围绕系统集成、数据共享、流程再造、智能应用等一系列关键任务,落实进度,落实责任人,创新社区治理手段、模式和理念,落实城市运行流程。
今年4月初,闵行区将原来的电网中心更名为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同时,根据市级部署,将网格平台数据等资源实时上传到市级平台,完成了区级城市交通平台标准版和14个街道镇的部署任务,全区开通了6264个政府微信账户。4月中旬,在试点项目和现有网格平台的基础上,街道和城镇城市交通指挥平台得到统一部署和升级。目前,14个街道和城镇已全部完成城市交通平台指挥系统、自治网格和处置网格等基础信息整理和在线培训任务。
闵行区自2010年实施大联动机制以来,一直在探索城市治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开展联合物流联动,下沉执法力量,实现跨部门无边界合作,解决了大量沉积在基层的城市管理问题和民生问题,形成了许多实践和有益的做法和经验。如今,闵行区坚持“一屏看世界,一网管全区”的目标,依托现有成熟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机制和大数据资源平台的赋权,推进城市运营中的“一网统一管理”工作,打造精细化管理的“升级版”。
5月18日,闵行区召开了推进“一网统一管理”的部署会议,旨在解决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中的突出问题,明确“一网”是基础,“统一”是关键,“管理”是核心。
坚持“一个网”[S2/]
“统一管理一个网络”的基础是“一个网络”,必须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的“一个网络”。
首先,它是线下自治和共同治理的“一个网”。一方面,闵行编织了密集而精细的自治网格,以现有的住宅、村庄、街道和扩建网格为自治网格,坚持以党建为导向,动员住宅物业和行业委员会、街道商户、市场服务力量、企事业单位等自治力量履行自治职责。前端自治不能解决问题,主动巡逻并及时报告。另一方面,闵行区织得很牢,织得很结实。根据网格编号和网格边界的“两个”要求,区城市交通中心和公安分局将整个区的处置网格完全对应到派出所的警察网格。整个区域有75个处置网格,与自治网格相对应。
其次,它是在线智能管理的“一个网络”。借助大数据资源平台,打造城市运营“一张图”,将网格划分、力量整合、职责任务、管理列表等信息与网格捆绑在一起,将与城市运营相关的各类数据和系统整合到“一个网络统一管理”中,真正实现数据采集、系统整合和功能整合,加大场景应用开发力度,促进常见问题的及时处理、重大难题的有效解决和防范屏障的积极推进。
坚持对“统一”大惊小怪
闵行区城市运营“一网统一管理”遵循“一步总体设计、分步应用、分步实施”的建设思路,注重夯实基础、架设柱梁、整体设计、稳固框架、突出系统性、超前性和安全性。
在区级层面,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协调,统筹兼顾共性和个性,统一划分,落实各级工作接口和职责任务。
一是构建统一的城市交通平台。涉及25个业务系统建设项目、9个大数据资源平台建设项目、两级平台建设和区、街、镇、市交通四级管理架构。整个地区是同步规划、建设和运营的。
第二,统一管理区域力量。协调整合街道和镇两级执法、管理和服务的各种力量,相应进入自治网格和处置网格,实施网格集约化管理。特别是全区有75个联合物流联动处置网格,执法部队进入网格,确保进入、做好、衔接好、转弯顺畅。
同时,统一运行机制。区、街、镇平台和四级应用,从多平台分散运行到单平台运行和综合指挥,实现跨地区、跨部门、跨层次的资源共享和业务协作,平战结合,注重城市日常管理,加强应急指挥和处置,构建“多平台融合、多任务切换”的城市运行管理新模式。
此外,统一数据授权平台。区域大数据中心以城市交通主题图书馆建设为重点,将与城市运营相关的各种数据和系统整合为“一个网络统一管理”,同时注重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基础,适度有序建设,开放、连接和整合各种城市管理和服务数据,实现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和功能集成。
坚持在“管理”方面采取实际行动
“一网统一管理”的重点是街道镇,街道镇平台的重点是抓处置、强化实战,及时妥善处理城市治理的具体问题,对重点难点问题进行联合物流联动。
闵行区坚持“应用为重,使用为王”的原则。通过政府微信、智能感知和大数据平台的技术授权,注重“一物高效处置”,结合智能管理手段,理顺调度、协调、处置和监管的管理流程。它加强了不同应用管理场景的主动发布、被动投诉和自动感知,使前端能够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简单问题,后端速度更快。
下一步,闵行区将坚持“一步总体设计、分步应用”的思路,建设两级平台、四级应用,重点建设城市交通中间站,建设、对接和整合业务系统,开发智能场景;重点建设技术支撑体系,巩固“云、数、网、端”基础设施;注重“高效处理一件事”,推进业务流程再造;注重制度和机制建设,加强综合保障。
闵行区将推进电网管理、社会治理、综合治理和应急管理的深度融合和一体化运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和科学化水平,努力为上海大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划贡献闵行智慧。
马桥镇:增强科学技术能力和管理"人、房子和事物"[S2/]
闵行区马桥镇实施城市运营“一网统一管理”以来,我们遵循实用、实用、高效的原则,牢牢把握“人、房、物”的核心要素,紧紧围绕“用、管、防”的总体目标,紧紧坚持“互联、共享、机制”的管理要素,积极探索基于智能马桥工程的城市运营管理平台建设。
首先完善机制,加强综合支持
马桥镇按照“党委领导、中心抓总责、部门负主要责任”的总体工作思路,成立了镇市运行管理中心。城镇电网中心、安监所、自来水站、城管中队、市场所、派出所等主要成员单位,在保持平稳“轮换”的同时,围绕城市交通中心进行高效“革命”。
首先,该镇以网格机制淡化其管理职责,全面协调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提高协同合作效率。
第二,加强电网前端的管理力量,将各种协调人员的队伍整合下沉到各个村庄,解决基层电网巡逻力量不到位、责任难以落实的问题。派出所和网格化工作站合署办公,城管、安监、城管直接参与基层网格化管理,减少了案件和事件的处理,解决了基层一线处置威慑力量不足的问题。
此外,明确管理责任单位,将原有的扩展格网细分为专业格网,并调整处置格网,使其与公安警务区保持一致。全镇各乡镇和职能部门共安装了49个ip回电,督促提高处置效率和效果。利用住宅(村)规章制度、综合保险、福利联动等。实现自治+治理,促进共同治理。
现场应用基于实际的技术支持
马桥镇把握“人、房、物”的核心要素,对所有房屋进行准确的房屋测绘和人员登记。主要道路、各社区主要出入口和单位大门、各村主要出入口、重点防控场所。设置和安装监控、人脸识别设备、智能门禁和各种传感设备,覆盖智能基础设施。
马桥镇按照城市运营的“使用、管理、预防”三大功能,围绕协同高效处置、减负增能的目标,围绕社会治理、环境安全和应急预防三大需求,先后开发了安全社区智能管理、人居信息管理、垃圾分类智能管理和违法建筑处置信息管理系统等三大领域的九大应用系统。
同时,各电网巡检员配备终端设备,实时记录工作轨迹,实现对应急现场的准确实时指挥;利用城市交通中心的大数据收集案例信息,及时处理具体问题,咨询讨论疑难疾病,通过联合物流解决常见问题。
管理有序,以显示应用程序的有效性
通过科技赋权,马桥镇实现了对社区智能感知的24小时无盲点监控,并在人员控制、高空抛物线、电瓶车进入走廊、社区随机停车、垃圾暴露监管、封锁消防通道、老人服务等多种场景下提供了一站式解决方案。
同时,协同整合促进了管理的有序运行。该系统应用以来,各类事件处理和风险应对变得更加前端、主动、及时、高效,前端工作更有针对性,工作效率提高,人口信息的准确性明显提高,社区治安案件数量明显减少。
今年疫情期间,平安社区智能化管理、人间信息系统和“固腾马桥”官方微防疫控制模块捆绑,重点人群锁定、活动跟踪、人员信息采集、网上健康登记、体温报告、配菜点菜、口罩预约等各种系统数据互联共享,同时解决了居家隔离人员管理、生活保障服务、市民口罩预约、市民聚集、企业返岗监管等实际问题。全程非接触操作,实时数据更新,减轻了基层负担,有效实现了准确防控、严格控制、优化服务保障。
洪欣街:打开“最后一英里”,提高精确治理的能力
位于虹桥商务区核心区域的闵行区洪欣街,始终坚持群众需求和城市治理的突出问题,针对城市运营的“一网统一管理”,初步实现了智能网格化管理、应急可视化指挥、精细化案例分析,准确高效地开启了城市管理的“最后一公里”。
联恒:优化一个网络系统的生态
城市管理是城市经营管理的主力军,洪欣街的每一个街道电网都由城管队员担任电网领导,赋予他们指挥和调度执法力量、管理和维护电网力量的权力。在综合管理方面,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建立与公共安全的联合物流联动机制,突破数据壁垒,实现共享。
街道“城市交通中心”由三个城市运营综合管理分中心组成:华美、艾博和航华。分中心协调执法力量,为街道、居委会、村委会和建筑四类网格提供执法保障;协调维护工作,确保在保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能够尽快得到跟进和解决;协调社会力量,有针对性地发动志愿者等。加强特殊点和地区的服务保障;同时,分中心重点关注平台案例的首次接触率、市民满意度、实际结案率和按时结案率四个比率,并抄送相关责任网格,重点进行团队指导和培训。
每个网格中的网格成员使用公共安全二维码作为巡逻点进行登录,以确保巡逻的全覆盖。对环卫车辆、城管执法车辆、非机动车皮卡车进行全天候跟踪监控,确保点位到位。发现问题或紧急情况后,将进行一次性验收,系统将自动取回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三个摄像头探头,并立即通过单台设备的“一键通话”呼叫附近电网点的工作人员进行验证和处理,并通过视频监控进行实时指挥。此外,案例分析系统准确分析了144类案例,及时判断了四类电网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趋势规律。准确分析个案,完善不同案件的标准化处置流程,最终实现“人工+智能”、“技术防御+人防”的叠加效果。
三屏联动:提高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通过手机、电脑和大屏幕的联动,街道形成了以智能应用场景为支撑,以“应用为重,工作为王”为核心的新型城市治理模式。
在手机上的“小屏幕”政府微信中,街道开发了“社区治理通行证”和“企业服务通行证”应用,这迫使一线干部要穿过数百扇门才能结婚。例如,对于企业和建筑,网格人员可以通过手机了解和反馈企业情况、性质和需求等信息,并进一步在电脑和大屏幕上进行案例分流和需求分析,从而全面掌握和科学分析当地居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求,提高服务的准确性和管理的精细度。
在移动政务微信上,我们开发了指挥、响应、处置一体化的快速处置应用,实现了多部门案件的一体化指挥。通过大屏幕指挥调度应急流程,并通过手机推给相关负责人,同步定义功能和任务。处置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与城市交通系统平台的大屏幕互动,实时报告处置情况,并利用区警视频巡更实现后台对处置情况的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监控和跟踪。
手机数据的实时性和移动性也促进了后台获取最准确的数据,以便对需要关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预警。例如,通过对12345起投诉案件和110起警察案件的自动分析,系统自动筛选和推送重点案件,及时提醒进行指挥和处置,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另一个例子是实时捕捉人口变化的数据,及时引导人口协调员和居委会工作人员对数据异常的房屋进行及时的人员核查,从而达到准确的指导。
大事记
2009
8月,闵行区开始探索城市综合管理与应急联动机制(以下简称“大联动”机制),尝试用新思路解决社会管理问题,尝试“管理力量大整合、社会服务大集中、信息收集大平台、矛盾隐患大排查、社会治安大联防、行政执法大联动”的“大联动”机制。
2010
4月29日,闵行区城市综合管理与应急联动中心成立。这是全市首个城市综合管理与应急联动中心,优化整合了公安110指挥中心、电网监管受理中心、民生服务热线等资源,以新的运行模式对城市日常管理和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理实施统一指挥。“大联动”已成为闵行综合城市管理的一张闪亮名片。
2011
1月,闵行区正式开通“962000”民生服务热线,整合了21个区级职能部门的34部城管服务电话,24小时受理闵行区人民群众反映的问题、意见和建议。
2012
推进“大联动”政府信息公开,开通市“12345”市民服务热线,统一受理由市“12345”热线办公室24小时转到闵行区的各类事项。
2014
10月,七宝镇和江川路街道先行试点,以执法力量下沉为重点,开展深化“大联动”体系和机制建设试点工作。
2015
全区各街道镇(工业区)全面深化“大联动”体系和机制建设,城管、房管局等执法力量深入街道镇,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执法支持。通过巩固网格化全覆盖基础工作,构建了居住村前端管理、街道综合管理和区级监管服务三级平台,构建了“三级联动、职责明确、相互衔接、高效运行”的城市管理新模式。
2016
3月,区街道建立“大联动”检查监督机制,发挥区监察局、区委监察室、区政府监察室、区联动中心“四位一体”联动监督职能。
11月,更名为闵行区城市电网综合管理中心。
2017
在2015年街道和城镇执法力量下沉的基础上,资源、服务和管理力量将进一步向基层网格下沉,重点是完善三级网格平台,以党建引领网格自治和治理,深化网格管理,推动社会治理创新。
2018
2月,闵行区正式启动精细化工城市管理三年行动计划,以建立标准化网格、网格前端管理、建设“三美”、保障世博入场和应急管理为重要抓手,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在机制建设、流程再造、资源整合和问题解决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2019
上半年以来,区网格化中心引导梅陇、洪欣等城镇进行城市交通平台建设试点,为城市管理、综合管理和应急管理多网络融合奠定基础。
2020[/s2/]
1月,全区14个街道和城镇的城市交通平台(市政标准基础版)正式开通。
4月,更名为闵行区城市运行管理中心(闵行区城市电网综合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