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71字,读完约2分钟
东方。在日益国际化的大都市,我们如何复兴中国传统建筑技艺?“让更多的中国建筑‘姓’而不是简单地模仿西方建筑风格和工艺,是一个值得当代文化工作者思考和探讨的重要命题。”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所长刘拓在上海说。
由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研究所和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传统文化保护高峰论坛”19日在上海宝山罗店镇举行。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科学院、故宫博物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20多位文化古建筑学者,以及浙江、福建、江苏等地的建筑技术专家。通过对上海罗甸镇宝山寺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复兴传统建筑技术的新经验。
与会专家对传统建筑技术的再探索、研发、改造和保护提出了建议。中国民俗学学会原会长刘建议,要制定复兴中国古代造法技艺的国家标准。由于古代建筑技术在民间部分失传和被埋没,在复兴相关技术和工艺的过程中,涉及到建筑、科技、文化和文物的多部门和多源管理,需要一个综合各方的综合评价标准来鼓励更多的后来者加入复兴古代建筑技术的行列。
据了解,在上海市两级政府部门的支持下,上海的佛教界和科学界开展了科研项目,攻克了科技攻关,突破了多年的技术难关,建成并维护了仿唐代的大型木结构建筑群宝山寺。
中国美术学院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郑长龄分析说,在R&D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宝山寺改造工程的构件风格、模具尺寸、加工装配方法和操作仪式,即“宝山案”,都遵循了唐宋时期的传统建筑技术和程序,从整体上诠释了晚唐建筑艺术与结构高度统一的特点。因此,该项目获得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据保山寺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座仿唐代的大型木结构建筑群包含一个完全由纯木榫卯建造的核心区域,开业五年多来经受住了自然环境和极端天气的多重考验。目前,该地区所有木塔等项目也已完成了木结构模型的科技研究和抗震试验,并将很快完成。
下一步,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艺术研究所还将总结“宝山案例”的经验,总结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相关流程的可操作模式。因此,中国美术学院专家将该项目评为“仿唐建筑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项目”。宝山也正式宣布成立“上海宝山寺传统木结构技艺传承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