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584字,读完约1分钟

据宝山区介绍,75岁的朱灵宝根本不服老。

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甸灯”的传承人几乎从未涉及过灯笼。那双粗糙的大手,只要被五颜六色的灯光捆住,就非常灵巧。设计、切割、弯曲、装配、粘贴和安装、装饰...技巧和速度是年轻人力所不及的。今年春节前,他已经和一群“学生”绑好了100多盏彩灯。这些色彩绚丽、形状各异的彩灯将在罗店的民间灯会上大放异彩。

宝山:75岁的朱玲宝 双手扎起彩灯无比灵巧

罗甸灯何时出现,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记录。然而,在《保山县志》和《清代xi镇志》中发现的“明、王伦、子字音,居罗甸,能写,能尝,各种花鸟,以纸凿灯为字”的文字,表明罗甸灯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1983年,当时在罗店镇文化站工作的朱灵宝,在民间文艺年会上见到绑灯的两位老大师苏文华和王庆华,爱上了这门手艺,向老大师们学习艺术。1988年,朱灵宝赢得了在上海世界举办的“龙年民间灯会”。

34年来,无数承载美好祝福的精美灯笼从他手中诞生,包括12米长的双龙戏珠灯和香港回归灯。2007年,朱灵宝被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罗甸灯”的传承人。

老朱说,现在有20多个热心的人愿意和他一起工作,这让他对这门手艺的传承充满信心。但他仍然后悔:“大多数一起做灯笼的中老年人都退休了。虽然我在一些学校和社区教书,但年轻人大多是在喝水,真正深入学习的人不多。”老朱的新年愿望是:“让罗店灯笼有自己的体验中心,让这种无形的技能飞入更多人的家中。”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宝山:75岁的朱玲宝 双手扎起彩灯无比灵巧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80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