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820字,读完约2分钟
据《宝山区新闻》报道:如果一个企业非法用工,最终的奖励能让它完全信服吗?日前,记者了解到,宝山劳动人事仲裁院率先在上海试点仲裁提案模式,通过“意见”指出了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和改进工作的建议,并督促单位承担应有的法律责任。五年来,通过发送和上门服务共发放了700多份,有效地规范了单位的用工管理制度。
“为什么我们最终输掉了这场官司?”这种“投诉”在企业劳资纠纷中经常可以听到。一般来说,当企业与其员工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时,争议将随着裁决的发布而结束。但是,在实际处理过程中,基层仲裁部门往往发现企业并不“买账”,有的甚至认为仲裁部门有偏见。
“事实上,许多公司认为他们正在‘赔钱’,因为他们自己的就业行为不规范,工资支付程序不合理,社会保障福利制度不完善。”宝山区劳动人事仲裁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企业往往只看到仲裁结果,却不了解自己的缺点。"很难完全纠正它,甚至重复它." 鉴于辖区内劳动人事争议数量较高,自2012年以来,宝山区仲裁院通过“送”、“约”、“上门”等方式,率先向上海数百家企业提出仲裁建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发出了700多份建议书。
那么,这个建议和书面决定有什么区别呢?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提案主要针对单位的“软肋”,指出其违规行为,引导企业依法管理和规范用工,引导企业在劳动管理方面进行自我调整,改变传统的“一字一句”的用工管理思路,同时对劳务派遣、劳务外包、医疗期间、加班工资、解除劳动关系等争议多发点和风险点进行政策梳理和法律宣传。
记者发现,该提案的“评论”更人性化,语气也更平易近人、易读。“读完之后,我突然意识到我的工作中还有很多漏洞。”上海一家物流公司的人事经理说,这些“干货”是实用的、可操作的,这正是企业想要的。
据了解,下一步,宝山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将继续拓宽建议对象,创新建议形式,丰富建议内容,引导企业降低用工风险,充分发挥仲裁机构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与企业共同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