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68字,读完约4分钟

根据宝山区,宝山是一个重要的人口引进区。面对人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艰巨。自2011年以来,宝山区努力促进平衡,造福民生,不断推动民生发展。更加注重人民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切实加大对民生发展的投入,着力解决基本民生问题,促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均衡优质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7%,持续高于经济增长率。

宝山托好就业保障"民生底" 优化教育卫生"供给侧"

支持就业保障“民生”

保山始终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将市场就业导向、经济转型升级需求和劳动者就业创业意愿有机结合,统筹安排各类群体就业,全面安置6430名就业困难人员和216户“零就业家庭”,帮助和引导3390名创业者,成功打造上海首批创业型城区。大厂动漫创业园被授予国家创业孵化示范基地。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效益稳步提高。过去五年共投入社会保障资金82.9亿元。农村居民养老保障基本实现全覆盖,被征地人员社会保障率保持在100%。城乡居民月基本养老金和被征地老年月生活费分别提高到750元和1620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103%和87.3%。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顺利融合,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得到保障。创新实施“银色时代家园宝藏”项目,惠及社区老年人30万人,新增老年床位3989张,初步建立老年人护理需求统一评估体系。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累计投入各类救助资金10.5亿元,成功创建“全国阳光家园示范区”。“四位一体”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完成旧房改造64000平方米,旧住宅区综合改造512.9万平方米,二次供水改造386万平方米。妥善安置12000名农民,有效解决了民生难题。

宝山托好就业保障"民生底" 优化教育卫生"供给侧"

优化教育和卫生的“供应方”

宝山区历来重视教育,教育财政拨款从2012年的20.03亿元增加到2016年的29.26亿元,年均增长8%以上。大力推进“陶行知教育创新开发区”建设,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均等化。从高起点新建了34所学校和幼儿园,97所学校(公园)得到重建、扩建和大修。开展创建“新型优质学校”活动,启动学区办学试点,组建大达基金会、行知、罗店三大教育集团,创建五所实验示范高中。推进“学陶、学陶”的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每所学校的办学质量。完善“产教结合”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打造“快乐学习宝山”的终身教育品牌。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和“全国医药教育结合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宝山托好就业保障"民生底" 优化教育卫生"供给侧"

为满足居民的医疗服务需求,引进华山、石一、曙光优质医疗资源,联合组建石一、交通大学第九医院、华山、曙光中医、宝山区康复等5个医疗综合体。华山医院、北方医院等优质医院建成并投入使用,罗甸美兰湖、古村新家园新建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5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成功升级为一级中西医结合医院,第一钢铁医院改造为上海市第二康复医院。有220个家庭医生工作室和629,000名签约居民。三项健康指标均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全国慢性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和“全国中医药示范单位”。

宝山托好就业保障"民生底" 优化教育卫生"供给侧"

唱出大众文化的“四季之歌”

立足本土资源,打造宝山文化形象新品牌,积极推进“上海樱花节、上海邮轮旅游节、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以“三大节日”为主导的节日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不断扩大,形成了“春天樱花、夏天邮件、秋天艺术、冬天阅读”的主题。2016年,上海樱花节共接待中外游客162.6万人次,是2011年首届樱花节接待游客数量的两倍;上海邮轮旅游节自2013年以来首次在保山举办,已成为上海旅游节的一项市级重点活动;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和市民文化节联袂演出“四季文化,快乐保山”,被誉为“百姓文化盛会,五洲风情近在咫尺”,共有400多万市民参加。“宝山国际民间艺术节传播平台建设”获中国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工程。上海剧《挑山女》依托文艺创作和演出,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18项重要奖项,华获得全国“文化表演奖”和第二届“梅花奖”。创建“陈伯辉国际儿童文学奖”,构筑国际儿童文学交流与展示的高地。推进文化遗产保护,深化街道和城镇“一地一品”,进入首批国家级非遗扩建项目。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宝山托好就业保障"民生底" 优化教育卫生"供给侧"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794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