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00字,读完约5分钟

宝山区作为中心城市的扩展区,承担着统筹城乡发展的重任。因此,宝山区更加注重生态优先,城乡规划、管理、建设并举,扬长避短,治标不治本,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显著提高城市宜居性。

促进城乡一体化

2011年以来,保山注重规划指导,在“两个一规”的基础上,高质量完成了全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统筹城乡发展的“358650”指标体系全面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产权制度改革基本完成,乡镇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扎实推进,罗京镇试点村委托镇管取得初步成效;所有经济薄弱的村庄都已脱贫。在美丽的农村,现代农业建设得到全面推进,14000个农村自然村和住宅得到重建。农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居城市郊区第二位。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得到大力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和规范化进程全面完成。覆盖城乡的路网体系趋于完善,长江公路隧道、康宁公路大桥等重大工程全面建成,开辟了大众出行的“最后一公里”,建设了印稿路与其他地区的连接道路,建成24条“微循环”道路,总里程813公里。坚持公交优先原则,新建7个交通枢纽,调整114条公交线路。城市慢行交通系统加快发展,共投入公共自行车15000辆。探索和优化静态交通,全面实施客货分流和交通限制等措施,大大提高交通便利性。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宝山城乡环境展现新形象

专注于“三个治疗,两个行动”组成短板

结合市委一号工程,结合保山实际,“三个处理两个走”短板被评为一号工程。在全区推广以“四个环节、八个步骤”(联合检查、联合通报、联合约谈、联合整改、检查、报告、取证、约谈、通报、强制、处罚和消除)为核心的“南达模式”,大力推进违法工作。2016年,共整治105个地块,拆除违法建筑432万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1578亩,取缔违法业户1714户,解决违法居民28912人,整治违法排污企业702家,消除安全隐患3980个。全面加强综合交通管理,开展重大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严格管理10个区级重点路段,建立10个严格责任区和20个流动执法队伍,创建100个“无黑车”社区,100所学校“门前清”,100家运输企业“责任明确”,创建数千个宣传阵地,完善数千个电子警察,推出1万名和平志愿者、“安全背心”和“红袖章”加强水污染控制。 全面实施河长制,坚持“水岸联动”、“一河一策”,进一步推进“一镇一生态”工程。 已完成26.3公里主干河流综合整治和疏浚,16公里黑臭河流整治和10.5公里二级管网建设。1222个点污染源得到治理或关闭,水源保护区内所有企业被关闭,无规模养殖场被淘汰,水质继续改善。重点是“消除火灾隐患”,对高风险点进行综合整治。围绕“淘汰低效产能”,突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的调整改造,五年内调整淘汰600多家关联企业,盘活约1.5万亩土地,实现单位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32%,居全市首位。

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宝山城乡环境展现新形象

着力建设生态宜居城市[/s2/]

近年来,保山以创建“国家绿色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上海文明城市”为抓手,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改善人居环境。围绕“天蓝、绿、岸清、水清”的目标,实施“123”生态绿化工程和外环专项生态工程,新增绿地800公顷,人均公园绿地11.5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居全市前列。新增古村公园、吴淞泡台湾湿地森林公园等6个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一环五园六脉多点”绿地框架基本完成。滚动实施环境保护三年行动计划,造纸、电镀等重污染行业全面退出工业区,超额完成减排目标,骨干河流整治率达到80%,城市污水达标率达到92%,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基本实现全覆盖。加强大气控制,完成中小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对汽车维修喷涂、餐饮服务等污染场所采取密封净化措施,空气质量不断改善。总污染和国家重点减排项目减排目标超额完成,污染源控制全面加强。环境空气体质量优良率、pm2.5平均浓度等指标持续改善,区域降尘量比“十一五”末下降48%。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建立覆盖全区居(村)民委员会、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场所的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市容环境、公共场所和饮用水卫生进一步改善,食品安全监管成效显著。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市、区两级文明村镇覆盖率达到85%以上,市级文明单位122个,全国文明村镇3个,全国精神文明单位3个。随着软硬件设施的不断完善,保山的生态和居住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公众对市容环境的满意度评价位居全市前列。

来源:上海热线新闻网

标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 宝山城乡环境展现新形象

地址:http://www.shcafe.org/shzxxw/79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