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06字,读完约3分钟
据《劳动日报》报道,今年以来,保山市公安局通过进一步拓展网络警务平台,增强社区治理效率,丰富与居民沟通渠道,及时掌握源头信息收集和处置,对基于微信公众账号“社区通”的社区警务建设进行了新的尝试。
盗窃案件同比下降了近40%
国庆假期后的第一天,古村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朱新飞像往常一样来到玉兰公园小区。
“朱警官来早了!”迎面走来的是社区和平志愿者黄阿姨。她指着手机说:“我在‘社区交流’上看到了你的破案信息!”周晓在一旁也饶有兴趣地说,“居民们可以放心睡觉了。”最初,“社区交流”平台发布了两个系列的关于住宅建筑盗窃案件的信息。
居民口中的“社区沟通”实际上是一个微信公众账户,包含公告、业务指南、会议厅、社区服务、周边事物、居民互助、邻里社会化、闲置物品等九个功能模块,是居民自治与共治的家园。
不仅居民喜欢使用它,而且公共号码也受到社区警察的欢迎。朱新飞告诉记者,他会及时在公共账户上张贴“防盗、防盗提示”、“从门窗做起”等提示。国庆期间,入室盗窃和“三辆车”盗窃案件同比下降近40%。
在线呼叫现场服务
如何将网络时代的产品传播到基层社区?罗南派出所辖下的梅罗家园社区民警金世兴有自己的想法。
今年9月,老金在“社区链接”上与粉丝聊天时,一条信息被插入,细心的警察耐心地问发件人。原来,该社区的顾阿义一家从市中心搬到洛南公馆后,需要办理户籍转移,但她的儿子因腿脚残疾常年卧床不起,无法到派出所办理手续,影响了社会治安和其他重要福利,成为顾阿义的烦恼。她以尝试的态度在“社区通行证”上留言。了解情况后,老金与领导进行了汇报和讨论,然后“做了特别安排”,为顾阿义的家人办理了搬迁手续。
在线电话和上门服务赢得了群众的好评。
民警应该是24小时的“组长”
当然,新的交互模式带来了新的服务机制。在“社区交流”中,工作了8个小时的社区警察变成了一天24小时在线的“群体所有者”。他说,这是“群体业主”必须具备的反应速度和态度。
今年国庆假期的第三天早上,一个迷路的老人被送到友谊路派出所。当被询问时,老年人不能提供他们的家庭地址和个人姓名。根据之前的模式,社区警察会在等待家人报警的同时进行调查。当你幸运的时候,你的家人会很快来认领。当你运气不好时,老年人需要在警察局呆一整天。
依靠“社区沟通”,这次很快找到了老人的家人。一大早,社区民警王海荣立即将寻人信息转发给“社区链接”,很快“粉丝”就报道说老人的女儿住在林宝第四村。王海荣立即赶到单位,开车送老人回家。
目前,保山分局在“社区沟通”平台上设置了多个功能模块,可以推送治安新闻、发布警情报道、实现警民互动、广泛收集线索,方便群众打电话。
目前,“社区沟通”已覆盖宝山区446个居委会和104个村委会,整合了多方沟通互动、便民服务和社区宣传等功能。未来,“社区沟通”将继续拓展公安机关服务群众、接受举报线索的职能,社区警务将真正走进人民生活、留在人民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