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76字,读完约2分钟
宝山区长江西路爱辉路交叉口,醒目的招牌上刻着“张淼街”字样。这条老街建于1958年,已有半个多世纪的历史。
近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2017年中国人居环境奖的获奖名单,宝山区张淼街旧住宅区综合整治项目也榜上有名,这也是获奖项目中唯一的住宅区改造项目。
改善环境始于违法
作为中国第一批新建的工人新村,张淼的旧房约占总建筑面积的80%。在一楼,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个露台。然而,许多居民“撞墙开门”,占用社区的公共空房种花种菜,有些人甚至开了馄饨店,这成为张淼街长期难以克服的“顽疾”。据工作人员统计,四塘街五个村只有一个居委会有54%的居民拆墙开门开店,而第二个居委会的比例高达88%。
为了改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从取缔非法行为开始。面对大量的非法任务,张淼街成立了一个工作组,调查每个家庭的实际困难,逐一突破关键问题,并针对不同情况制定不同的解决方案。
张淼街副研究员陈志毅表示,3个月内,街道上共拆除违法建筑3442栋,面积3.64万平方米,旧社区关闭了3620栋各种天井和破墙房屋,使社区焕然一新。
微更新取代了重大拆除和重大改革
“现在小区环境好多了,你可以闻到房子里的桂花香味。本来,我不想带朋友来我家。现在我要带他们到这里来转一转。”居民赵说。
"起初,社区的公共设施和硬件不足以满足居民的需求。"陈志毅表示,为了改善这些问题,“十个小工程”的建设始于2015年。
所谓“十小工程”,是指道路、广场、绿化、亭阁、走道、路灯、坡道、健身、收费、停车等10个方面的便利设施建设。
“用微观更新代替大规模的拆迁改造,是从‘拆迁、改造、留’到‘留、改、拆’的有益探索。居民积极参与规划的制定和决策,体现了城市治理过程的精细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普通百姓创造最适合居住和工作的城市环境,是上海建设优秀国际城市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