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18字,读完约6分钟
去年11月25日,在宝山区吴淞新城“社区链接”的平台上,一个居民掉下的“小石头”引发的涟漪正在圈圈扩散。到目前为止,后果仍然是不均衡的。事情的逆转几乎超出了每个人的想象。
这块“小石头”是一个居民方便送来的附带活动:在社区停车。附件是一张方便拍摄的照片:一辆半身停在社区绿化带上的汽车。原来,这位居民半夜回家,社区的停车位已经满了,所以他不能在外面停车,所以他不得不做出这个决定。
就在之前,居委会在“社区链接”上发布了一条通知:“你家里有旧自行车吗?快拿出来,很有用的!”,号召居民拿出旧自行车来换取大米、石油、盐和其他日用品。
乱停车破坏了绿化带,废弃的自行车堆积在走廊里,这似乎是社区里的两大顽疾,但它们被关心的居委会干部联系在一起,通过网上和网下的多次民主协商,好事终于实现了。其背后反映的是互联网时代社区精细化治理的创新应用。
自行车用大米
吴淞新城建于2002年,是宝山吴淞街最早的商品房之一。社区的硬件很好,有800多名居民。然而,在做了15年楼领导的杨贵兴(音译)看来,楼道里堆码的痼疾还没有完全解决。
老阳的例子很得心应手:“在我们的走廊里有两辆无主的自行车,它们已经无人看管至少五年了,影响了消防出口。其他人仍然不敢轻易处理它,它已成为一个'钉子户'。”
因此,去年11月初,吴淞新城刚刚召开了一次清理楼道中桩的四方联席会议。居委会、物业、行业委员会和居民聚集在一起,进行头脑风暴,为清理走廊里的垃圾,特别是废旧自行车提出建议。
会上,很多人的观点如下:“随着汽车的普及和共享自行车的兴起,社区中使用的自行车越来越多,而且都堆放在走廊里。只有设法让居民处理掉它们,才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居委会提出了“米、油、盐等日用品交换”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为此,居委会不仅下发了“社区链接”通知,以自行车换取日常生活用品,还专门下发了“绿色当铺”招募志愿者的通知。
目前,吴淞新城“社区互联”的家庭覆盖率超过80%,有很多人响应这一号召。热情的居民于立军和其他人毫不犹豫地主动请缨。“同一天早上,居民们拿出29辆旧自行车,用一辆换了10公斤大米。志愿者把米饭送到门口。这超出了我们的预期,大米不够,我们很快就去采购货物。”
在更换过程中,旧自行车被一辆接一辆地搬走了。通过这次活动,居委会也发出了认领无主自行车的通知。那些没有认领自行车的人被视为自动放弃,一批无主自行车被处理掉。走廊逐渐恢复了以前的整洁。
自行车变成了“跳动的音符”[S2/]
手里有几十辆旧自行车,但吴淞新城居委会没有走老路。
该小区的书记宋告诉记者:“通常情况下,居委会会直接处理掉。然而,社区里的乱停车破坏了绿化,但却激励了我们。你能用废弃的自行车作为护栏来装饰社区和保护绿地吗?”
当这个想法出来的时候,所有的居民在讨论的时候都觉得他们的眼睛亮了。因此,在“社区通行证”中招募了新的志愿者:“制作废物变财富形状的自行车护栏”、“招募自行车公益画志愿者”...公告上写着:“美丽的护栏被涂上了银色和白色的背景,静静地等待着,戴着温暖的面纱。如果居民能与他们共同生活的这块土地建立联系,我们就从彩绘自行车开始吧。”
社区里的一位幼儿园老师主动站起来说:“我很擅长这个,所以我可以参与。”我没有机会为我的社区做点什么。”居委会还主动在附近找了一家早期教育机构:“你能志愿教我们的居民做体力活吗?”对方听了前因后果,欣然同意。
活动当天,许多男人、女人和孩子都来了。男人有很大的力气帮助拆卸自行车,而女人和孩子则带着颜料、刷子和袖子,专注于绘画。
五彩缤纷的颜料让这些旧自行车华丽地掉头,它们真的成了保护绿色空间的护栏。每个人都快乐地画画,而孩子们则让自己的想象力驰骋:“这个轮子是连在手柄上的,它真的像一把吉他!”"栏杆是一根棍子!"……
说话者是无意的,但听者是有意的。经过讨论,今年不仅加强了护栏,还进行了主题设计。社区里第一个由废旧自行车制成的护栏被称为“跳动的音符”。在原有的基础上,我们安装了一些光盘、树枝等元素,一个接一个敲打音符,还有“吉他”、“萨克斯”等,它们跳过护栏,真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精彩案例转换“工具包”[/s2/]
今天,这项活动已经持续了将近半年,涉及数百名居民,仍在继续。
一些新的旧自行车护栏已经在设计中,这一次它们最初被设定为孩子们喜欢看到和听到的“动物”的主题。其他居民建议他们想在他们的旧自行车上标上自己的名字来纪念他们的旧东西,他们更幸运地参加了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宝山区社会建设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像吴淞新城处理旧自行车这样的案例,现在都在‘社区交流’平台上全程展示,这也是其他小区学习的好机会。目前,宝山区正在通过“社区沟通”梳理全区20个普遍治理难点,并根据社区内的优秀治理案例开发相应的工具包,以达到借鉴和推广好经验的目的。”
据吴淞街道党工委书记张伟创介绍,“社区沟通”平台给居民区治理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尤其迫使居民委员会干部迅速成长。一方面,它给街道干部以很大的支持,另一方面,它也与街道干部的工作能力和服务群众的能力相竞争,有效地促进了社区的善治。
据了解,保山“社区联线”运行一年来,全区446个居委会和104个村全部上线,33万户家庭和43万户居民实名注册,4万多名党员在网上展示了自己的身份,解决了3.5万多个群众关心的问题。
宝山村依托“社区沟通”,建立了“提出问题-检查筛选-开展咨询-形成项目-促进实施-评估效果-制定公约”的议事协商运作链,形成了自下而上提出问题、形成项目、缔结公约的规范。包括大多数“办公室工作人员”在内的居民广泛参与了社区事务,产生了7425个问题,这些问题通过在线和离线协商和讨论形成了惯例。
也就是说,在制度和机制形成之后,今后像吴淞新城这样的“旧自行车改造”案例将不再只是“闪灯”的案例,而只是精细化管理和创新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