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724字,读完约9分钟
《宝山区新闻》:2018年上半年上海16个区的改革创新重点是什么?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2018年上半年上海各区经济形势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各区积极落实全市“四大品牌”启动、优化综合经营环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施农村振兴战略等决策部署,全力启动实施,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深度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启动“四大品牌”打造区域发展战略优势
根据这份报告,上海各区都展示了自己的能力,并尽一切努力推出“四个品牌”。各区积极配合上海“四大品牌”建设,集中下发了一系列文件,明确了工作目标,建立了推进机制,构建了总体框架体系,细化了评价指标体系。
提升城市核心功能,突出“上海服务”的辐射带动作用
浦东新区强化金融贸易核心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服务国家的战略能力。充分发挥金融要素市场功能,中国保监会委托上海证券交易所管理中国再保险注册系统,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原油期货正式上市。静安区积极实施“全球服务提供商”计划,构建多类别、多层次、互动功能、协调统一的全球国际经营/贸易/服务提供商体系。黄埔区积极参与自贸基金改革,2018年在黄埔区形成了16个ft账户名单,支持外资金融进一步发展。野村证券、九松山和美世投资等一批优质外资金融项目全面启动。宝山区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邮轮服务品牌,率先在中国试航邮轮船票。邮轮客运港的平均通关时间为6秒,领先世界。
深化创新、转型升级,打造“上海制造”示范走廊谷
松江区着力发展“6+x”产业集群,打造上海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转移先导区和长三角先进制造业高地,全面打造创新驱动“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示范走廊。奉贤区以美丽健康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东方美谷品牌,东方美谷研究院、东方美谷检测中心等重要功能项目开始发挥重要作用。闵行区集中科技成果转让与转化、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国际技术交易市场正式落户,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投资基金和上海国防与民用技术集成产业投资基金完成了双登陆。徐汇区以人工智能为动力,抓住举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西海岸峰会的机遇,着力打造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以信息技术和临床医学为重点的生命健康产业集群,打造人工智能新地标。长宁区推进“虹桥之谷”重点载体项目的布局和建设,举办各种产业专业活动。 创造新的消费体验,提高“上海购物”的消费质量。
静安区以建设国际消费型城市示范区为重点,大力实施时尚地标建设、静安后街经济、品牌集聚、商务创新、商务出行方式联动等五项专项行动,全面提升商圈的品牌集聚、消费创新、时尚引领、消费贡献和消费便利。黄浦区专注于商业项目、品牌服务、public/きだよ客房、数字应用、文化体验等元素,加快体验、主题、休闲、创意和智能等新消费模式的发展。
深入挖掘城市记忆,打造一张美丽的“上海文化”名片
普陀区以文化历史资源为重点,实施红色文化传承、“苏州河十八湾”魅力、文化创意产业三大提升工程,深度挖掘苏州河城市记忆,明显增强文化形象魅力的意识、吸引力和归属感。虹口区以延续城市文脉和保留历史记忆为重点,力争到2020年引进和培育3-5家文化创意产业重点龙头企业,文化创意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
青浦区利用丰富的古文化和水文化资源,创造了“一廊一轴三区”文化空.的发展新格局
优化区域综合商业环境,提升政府服务能力
《报告》显示,上海各区积极提高政府服务效率水平。各地区围绕世行优化创业环境评估中的“短板”,如企业启动、施工许可获取等,对其进行简化和优化,并积极推进网上操作、集中审批、联合评审、区域评估、代理制、快递、不开会等措施。
青浦区实施了业务启动流程再造,业务启动平均时限缩短到3个工作日,比全市缩短了两天。全区45个经济社区的各类服务费用全部取消,预计业务启动和运营成本将减少约830万元。奉贤区率先在银行设立企业登记直营店,房地产登记时限从41个工作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
深化商业体系的改革和创新
长宁区积极探索全国网络市场监管和服务的新途径,探索企业注册由“一照一址”向“一照多址”转变,探索跨省市合作开展网络市场监管。浦东新区深化实施“证照分离”改革,新一批47项改革任务基本到位,企业税收、医疗器械、文化三大领域深化改革措施全部落实,“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技术评价中心医疗器械创新上海服务站”顺利揭牌。
优化互联网+政府服务
徐汇区构建了“触手可及、近在咫尺、融合一体”的智能政务工作体系,率先建立了具有唯一标识的统一身份认证系统、覆盖全区的电子许可证数据库、电子许可证互认共享机制和“综合窗口”服务机制。虹口区推进网上税收,推出自助收票、专业配送、就近收票等创新服务。涉税事项网上办理率和网上申报率分别达到97.41%和99.04%。
营造开放、创新和活跃的氛围
围绕“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杨浦区推出了“打造城市电子点沟通”、“无否决权人才服务”、“打造隔间工作站”、“上门政务服务”等便捷改革措施,设立了“政府-银行沟通”服务点,发布了首个区级标准《政府-银行沟通建设与服务规范》,为“创新杨浦”创造了优质环境。
各区重点实施人才工程,努力引进、培养和服务人才。
联系长三角一体化,推动高品质区域协同创新发展
该报告称,上海各区以科技为纽带,促进长江三角洲的协调发展。
松江区依托g60科技创新走廊,巩固面向长三角一体化的先发示范优势。以沪苏湖高速铁路建设为契机,g60科技走廊升级改造,辐射范围扩大到金华、苏州、湖州、宣城、芜湖、合肥,面积约76200平方公里。杨浦区提出打造长三角双创示范基地联盟,结合长三角25个国家双创示范基地,采用“旋转主机活动+日常对接”的运作模式,打造具有长三角特色的动态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重点关注战略合作的关键领域。
嘉定区与苏州共同打造嘉昆泰协同创新核心圈,积极探索建设“科技飞地”,构建跨区域合作、产业协调发展的新路子。奉贤区与舟山嵊泗开展区域联动发展战略合作,促进奉贤“东方丽谷”美丽健康产业与嵊泗“港、景、渔、岛”特色产业的融合发展。崇明区与启东市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共建“联防联治区”,加强两地环保交流与合作。宝山区加强与江苏沿江城市的对接合作,依托沿江和沿海地区的区位优势,共同打造沿江协同创新带。
加速相邻区域的特殊对接
青浦区同时依托江浙接壤的地理优势,加强与周边地区的特殊合作。营店路改造工程实现了结构连续性,成为长江三角洲第一个通车的一体化工程。加入昆山、吴江和嘉善,打造中国第一个跨省淀山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金山区依托“五乡镇”毗邻优势和“两地四向”合作机制,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和长三角科技城建设。长三角科技城一期工程正式启动,中德宋新教育长三角总部基地智能培训中心和创新中心正式启动。
改善城市地区的精细化管理,促进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高度一体化
根据这份报告,上海所有地区都以高质量的生活为目标,并努力促进城市建设和城市管理。
促进关键地块的更新和改造
黄埔区稳步推进北京东路重点改造项目和地块开发。宝山区推进重点区域转型,南大区定位为南大生态智慧城(上海直固),大力发展智慧经济、创新经济、平台经济和健康经济;吴淞工业区定位为吴淞创新城,发展半导体等核心技术,培育和发展特种材料产业,重点发展智能五金产业。
提高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水平
浦东新区大力建设美丽街区、美丽家园、美丽乡村,城市设施、环境、交通、应急(安全)等长期正常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徐汇区以恒富历史文化风貌区、徐汇滨江中心活动区和徐家汇中心商务区三个重点区域为重点,努力打造城市精细化管理示范基准区。
上海郊区推进农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城乡高水平发展的融合。
加强规划指导和政策工具创新。例如,金山区探索设立农村振兴发展投资基金,以加快特色城镇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奉贤区出台了九项专项政策,包括增加农民收入、实施轮作休耕制度和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如青浦区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金山区注重农村生态建设和社会建设,奉贤区将实施农村振兴战略与重建奉贤生态优势相结合。
建议: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培育新的增长势头
《报告》提出在上海推出“一个网通办公室”政府服务品牌,不断提升政府服务水平。各区应做好详细的“一网管理”,进一步提高企业审批全过程的比重。加快弥补商业环境的不足,研究建立具有本市特色的商业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在优化各区商业环境的过程中,鼓励基层创新实践,并及时在全市组织推广。
不断培育新的增长动能,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综合发展。《报告》建议创新产业与园区合作模式,鼓励张江、漕河泾等品牌园区和上海电气等大型企业加快长三角布局。大力实施科技协同创新,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共同打造g60科技走廊、长江三角洲科技城和沿江产业合作带。
《报告》提出要积极推进旧区改造、农村振兴和精细化城市管理,创造高质量的城乡生活。创新旧区改造的思路、方法和机制,解决旧区改造面临的资金问题。加快完善区域大容量快速交通体系,进一步优化郊区社会事业布局,着力解决农民建房和增收问题。结合“路长制”的实施,完善“框架空线”、垃圾分类管理、水环境治理、“美丽乡村”建设等。,完善城市精细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