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37字,读完约3分钟
手机里有很多种类的应用,方便我们生活和工作,同时似乎能够越来越准确地“捕捉”我们的想法。你觉得,它会推你什么应用?这“正是我想要的”是如何实现的?个人信息安全有风险吗?应用程序获取个人信息。用户感到“被窃听”
近日,来自北京的袁先生发现,他和朋友在一次偶然的线下聊天中提到了“椰枣”,第二天椰枣就出现在手机应用推送中。这种精准的推搡让袁宁感到“后背发凉”。
除了“精确”推送之外,许多用户发现,如果他们在某个应用程序中发送手机号码并收到验证码,他们很快就会收到一些销售电话。此外,许多用户还对手机应用获取通讯录等信息的授权表示怀疑。
多个应用程序参与了过多的信息收集
7月5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2020年侵犯用户权益的第二批应用名单。在15个被点名的应用中,有13个涉及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包括“私下收集个人信息”、“超出范围收集个人信息”和“与第三方私下分享”等。,个人信息安全仍然受到威胁。
您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被第二次卖给非法团伙
此外,一些非法网络推广团伙也盯上了用户的个人信息。今年以来,公安部发现一些非法团伙会根据用户浏览和搜索记录分析其贷款意图,从而准确推送大量虚假贷款广告,实施欺诈。据业内人士称,这些应用程序可以通过获取用户的地址簿、短信和其他信息来分析近期是否有贷款需求,这些数据很可能会再次出售。
当应用程序没有打开一次时,如何获取用户的个人信息?面对这些问题,国家有关部门专门成立了app专项治理工作组,对强制授权、过度维权、个人信息过度收集等现象进行了专业监管。应用特别治理工作组发现,一些社交应用刚刚安装在手机上,但它们还没有被打开过一次,但它们已经开始悄悄地向外界传输数据。那么,这些应用程序如何获取用户信息呢?专家表示,app获得的第一个信息通常是移动设备的识别号。这个唯一的识别码相当于手机的身份证。一旦应用程序获得了移动设备识别号,它就为个性化推送奠定了基础。
更可怕的是,国家有关部门还发现,app获得的信息不仅可以被自己使用,甚至有些app会将信息传递给第三方。许多应用程序将嵌入第三方软件开发工具包,该工具包在启动后通过该机制传输用户信息。
对话真的被窃听了吗?专家:有一些,但成本很高
然而,对于感到“被窃听”的用户,专家表示,由于高收购成本和高法律风险,用户的声音、图片和其他私人信息不太可能被收集。精确推送有很多原因。有可能是一个朋友搜索一个产品,应用程序知道用户之间的朋友关系,并可能向相关用户推送消息。然而,在用户的体验中,用户认为他已经被“窃听”。
然而,专家也表示,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正在降低获取用户信息的成本和风险。此外,近年来,相关部门定期曝光应用程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各种应用程序隐私政策不断细化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