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19字,读完约4分钟
昨天,由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上海市教委、上海市学习型社会建设服务指导中心办公室、杨浦区学习办公室、杨浦区区委网络办公室、杨浦区文明办、杨浦区教育局、亚洲学习型组织联盟、上海明德学习型组织研究所、上海终身教育研究所主办,主题为“科技时代的教育使命——网络素养教育”
来自尼日利亚、新加坡、日本、马来西亚、英国、丹麦、以色列、加拿大、泰国等国家的专家齐聚一堂,探讨全球网络时代背景下各国在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寻找符合本国国情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
[/s2/]在研讨会上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倪敏静与尼日利亚联邦共和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安德森·马·杜伯克共同为“一带一路国际未成年人扫盲教育研究交流中心”揭幕。
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学习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杨树宇,中共杨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刘东昌共同为“亚洲学习型组织联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家智库”揭牌。
上海市文明办未成年人处处长蔡为民与上海市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孙立平共同为“长三角三省一市社区教育合作联盟”揭牌。
国内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交流与合作进入新阶段。
揭牌仪式结束后,上海市杨浦区齐齐哈尔路一小学的师生表演了原创哑剧《网络世界中迷失的自我在哪里》。
通过夸张搞笑的肢体语言和演员的简单叙述,揭示了未成年人和家长在生活中沉迷于网络的现象,抛出了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和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的现实案例和矛盾焦点,让现场的参与者能够产生共鸣和感受。
同日,杨浦区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了“网络素养现状问卷调查”结果。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上海市未成年人的数字生存和网络素养,探讨社会文化背景和家庭环境对未成年人网络素养的影响。因此,未成年人接触互联网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超过40%的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上网,到10岁时,上网的学生人数达到85.8%。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丰富便捷,超过一半的被调查学生通过手机上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为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提供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控制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的难度。未成年人使用互联网主要是为了社交和娱乐。
调查显示,未成年人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他们对互联网的认知相当模糊。在“一周或更长时间内你都无法与你通常的网络媒体取得联系,你会怎么做?”在这个话题上,25.2%的学生感到失落,6.7%的学生感到与外界脱节,甚至4.2%的学生感到焦虑和难以正常生活。
调查结果显示,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教育存在两大问题。首先,家庭网络素养教育的缺失使得未成年人缺乏对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其次,学校缺乏网络素养教育,使得未成年人难以提高网络素养。
杨浦区学习办公室主任顾、杨浦区教育局党组书记约翰·马尔科姆·贝恩斯、英国学者林、新加坡教育家、网络专家林、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邓子信保、丹麦博士马丁·贝克分别就相关课题进行了学术交流。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未成年人的网络素养教育必须掌握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在教育未成年人学会识别优势和劣势,识别风险,合理上网,依法使用互联网,避免网络危害的同时,要教育未成年人文明上网,在阳光下使用互联网。
会上,与会者见证了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等地社区大学(学院)的签约仪式。
同一天,杨浦区学习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王建平发表了《杨浦宣言》。根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精神和与会学者的智慧,围绕宣言中的核心问题,即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养的五项核心内容和五项行动原则,达成了未成年人网络道德素养建设的“5+5”共识,以促进未成年人在现代网络学习中获得更多成就感和收获,促进未成年人成长